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服务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解决就业矛盾的重要领域,这已被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所证明。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模式,已经逐步从基于要素禀赋差异的产业间贸易,转变为以规模经济和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而对于产业内贸易的研究现主要以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较少研究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尤其是对发生于不同发展经济体间的产业内贸易仍缺乏系统研究。文章以中国和新加坡服务业作为切入点,首先将国内外产业内贸易理论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归纳评述,然后从中新服务业总体和结构两方面,分别对两国服务贸易的特征事实和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之后在从静态、动态及分类角度分别对中新两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进行相关研究,最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灰色关联度对中新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实证研究。文章利用联合国服务贸易数据库,对中新服务业贸易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从贸易总量上看,两国的服务贸易总量和比重在不断的扩大,中国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大低于新加坡,从经贸关系来看,在服务贸易中,新加坡对中国的依赖性稍微强于中国对新加坡的依赖性。从贸易结构上看,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一直是中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和新加坡出口的三大支柱产业,而新加坡服务进口贸易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运输部门、旅游部门、版税和许可证服务以及其他商业服务部门。在中新各国服务业贸易竞争力方面,从总体上来看,新加坡的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明显强于中国,中国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较弱,长期处于比较劣势。其次,文章通过运用GL指数、MIIT、HIIT、VIIT指数依次对中新服务业产业内贸易进行了系统分析。我们可以发现2000-2009年中新服务总体贸易形式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但其产业内贸易水平不是很高。从具体行业来看,运输、保险服务的贸易模式是主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而金融服务、版税和许可证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商贸服务及其他相关服务主要为产业间贸易为主要贸易模式。其余的部门在样本期间波动幅度很大,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建筑服务、金融服务、个人、文化和休闲服务表现在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来回波动。再次,鉴于服务特点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文章运用灰色关联度对中新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影响中新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最大的影响因素是货物贸易密集度,其次是贸易开放度、人均收入差异、新加坡对华FDI和市场规模差异。最后,文章为发展中新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如:大力发展中新两国的货物贸易,推动相关服务产业发展;有效消除贸易壁垒,逐步有序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并实现市场化;提高居民收入,缩小两国间人均收入差异;大力引进外资,有效提升外资利用率,为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提供产业基础;扩大市场规模,实现规模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