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文觀止》是清代一部啟蒙性質的教材,刊行於1695年,吳楚材、吳調侯兩位編著者對其作了隨文注釋,其中包含著豐富的音注材料。自其問世三百多年來,尚未有人對這些注釋進行過音韻學上的系統研究。我們經過仔細梳理,統計出《古文觀止》中的音注共1214條,在認真訂正與核對后,篩選出其中可研究的音注條目,共1033條。通過分析這些條目的聲母、韻部和聲調,發現《古文觀止》音注具有以下特點:一、聲母:唇音聲母總體上輕、重分明,偶有混同;微母受到了北方讀書音的影響,部分讀為零聲母。舌頭與舌上分立;知、莊、章三組合流;莊組和精組有混用現象。影、云、以、疑有混同,零聲母範圍擴大。全濁聲母保留,但已出現清化的跡象。二、韻部:大部分韻攝內部各韻合流,如:果攝歌、戈合流,流攝尤、侯、幽合流,通攝東、冬、鐘合流;韻攝之間也有合流,如:止攝與蟹攝三、四等韻合流,江、宕攝合流,曾、梗攝合流。阳声韵里-m韵尾与-n韵尾的韵部開始合并。入声韵部独立,但收-p韵尾的韵部与收-t韵尾的韵部開始合并。韻部總體上趨於簡化。三、聲調特點:保留了入聲和全濁上聲;平、上、去、入四聲俱全,且每個聲調各分陰陽,構成四聲八調格局。經過對《古文觀止》音注特點的整理與研究,並將其與《廣韻》音系、時音以及方音進行比較後,我們認為,《古文觀止》是一部受清初通語影響的地方性(紹興)私塾教材。它所體現的音韻特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作為研究漢語從中古到近古的發展、及清初紹興方言音韻特點的補充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