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论视角下李清照诗词的英译对比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wl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比利时语言学家耶夫·维索尔伦(Jef Verschueren)在《语用学新解》一书中提出顺应论。维索尔伦将语用学看作是一种功能性综观,其核心内容是顺应论。该理论一经提出,就因其赋予语用学研究新的视角,而受到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是一个不断选择(包括语言内和语言外)的过程。语言具有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三个特性,因此人们可以在交际中做出各种选择实现他们的交际目的。顺应的过程会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产生。维索尔伦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研究语言顺应,分别是语境顺应、结构顺应、动态顺应以及顺应的意识凸显程度。李清照是宋朝最杰出的词人之一,她的诗词一直以来备受中外许多译者的关注。她的作品以忧郁的基调著称。对真爱的追求,离愁别绪,相思之苦,爱国之情都在她的词中得以生动的刻画。其擅长白描的写作形式,文字简练,语言清丽、生动,形成独特的易安体。本研究以国内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宋词三百首》和美国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肯尼斯·雷克斯罗斯(Kenneth Rexroth)和钟玲的《李清照诗词》两个译本为研究对象,从顺应论视角对以韵体翻译著称的许渊冲译作和以自由体翻译为标志的雷克斯罗斯和钟玲译作进行对比研究,旨在得出顺应程度较好的译本,探索李清照诗词研究的新方法。文章分别从语境性、语言结构选择性、顺应的动态性和意识凸显性四个分析维度,对两部译作的顺应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分析,文章得出结论:许渊冲的韵体翻译因为过于注重“音美必须押韵、形美必须符合英诗格律”,而致“因韵害义”;而雷克斯罗斯和钟玲的自由体翻译则能较好地顺应其翻译目的,更易于让西方读者接受,更符合西方读者的审美观和阅读习惯。
其他文献
多跨索道侧型图对架空索道设计有着重要意义,通过索道侧型图可以判断索道运输对地面变坡是否安全,确定索道集材方式方法。在多跨抛物线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绘制索道侧型图
针对特定种植规模和作物品种的农场,利用技术支持,研发一种农业机械化优选模型。该模型基于最小成本原理,是一种非线性的编程模型,通过使用通用代数建模系统编程软件(GAMS)来实
该系统使用单片机作为核心部分,结合温湿度数据采集模块和nRF905无线传输模块,通过进行软硬件设计,最终实现对作物生长环境中不同区域的温湿度信息进行实时采集。系统将采集到的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农机维修服务在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法分析广东省果园机械维修服务与当前果园机械化发展不协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诗是一种简约却充满美感的表达,简单的意象通过韵律的巧妙安排,有限的字眼往往能呈现出气势磅礴的画面感,读者通过生动的想象,从而联想出不一样的意境和情趣,这就是最初的视
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才逐渐为中国读者所知。在此之前,中国内地市场上只有一部李文俊译于2009年的小说集《逃离》(这亦是门罗的典型之作)。不仅如此
分析农业院校工科专业现有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不足,指出构建创新实践教学体系需要考虑其先进性、地方性、渐进性、系统性、激励性的原则,构建由基础实践教学平台、工程训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