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柱-钢梁端板连接的抗震性能研究

来源 :内蒙古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ows365666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结构具有施工速度快,造价低,梁柱节点易于处理等优点,在国外已有工程应用。近年来,我国开始了相关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端板连接是典型的半刚性连接,国内外对钢结构端板连接已有较多研究,对于焊接H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结构端板连接的研究资料相对较少,对其受力性能、破坏次序、破坏模式等认识还比较模糊。为了清楚的认识其抗震性能和破坏机理,研究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结构端板连接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本文进行了6个焊接H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柱-钢梁端板连接试件的循环加载试验。在循环加载试验中探讨了端板厚度、柱翼缘宽厚比、加背垫板构造措施等对连接性能的影响。观察各个试件试验的破坏过程,通过实测数据分析,得到了6个试件的弯矩-转角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剪切变形骨架曲线、关键部位的应变分布等试验结果。分析了试件的滞回性能、极限承载力、刚度退化、延性、耗能能力等相关抗震性能指标。通过试验研究认为焊接H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柱-钢梁端板连接的破坏模式有:梁翼缘和腹板屈曲并形成明显塑性铰、端板断裂、核心区柱翼缘鼓曲撕裂;端板厚度和柱翼缘宽厚比是影响节点承载力、抗震性能的关键因素,节点的抗弯承载力随着端板厚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柱翼缘宽厚比的减小而增大;端板厚度由12mm增加到18mm,试件的总耗能Wt提高了24.66%,由18mm增加到24mm,试件总耗能Wt提高了7.65%;试验中所有节点的平均有效极限转角θu大于或接近0.03rad,位移角延性系数在3.38~6.50之间,设计的6个试件具有较好的延性。本文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端板连接试件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建立了试验试件的三维参数化有限元模型,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之后对端板厚度、柱翼缘宽厚比进行参数变化,弥补了试验的不足。通过本文的试验研究,可为制定国家相关规范和指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在众多的约束条件下如何快速、准确地实现最佳性能、最佳造价等工程需求是当前结构优化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结构具有多样性,桁架、刚架等结构都是常见的结构形式,因
极限承载力是衡量工程结构整体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其数值求解方法及其应用是结构安全性研究中的热点课题。目前,极限承载力数值求解方法主要有弹塑性增量分析法(EPIA)、数学规
抗菌肽是特定基因编码产生的一类小分子多肽,结构和组成复杂多样,是生物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抗菌肽因具有独特的抗菌机制、广谱的杀菌作用、高效的抗菌活性以及靶菌株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