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辅助微波热处理苯类污染土壤实验研究与装备设计

来源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engthandhon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石油炼化行业的快速发展,石油烃类场地污染急需重点关注,尤其是轻烃类,由于其挥发性和生物毒性而成为污染土壤/大气/水体最具危险性的污染物之一。近些年来,由于微波热修复技术相较于其它处理技术具有更快更高效等优点,逐渐成为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基于数学模型,利用COMSOL多物理场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微波辐照和红外辅助微波辐照热处理反应腔模型。通过对比实验的温度分布和升温曲线变化,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利用模型优化了微波输入馈口位置,探讨了不同几何结构和输入功率下土壤反应腔中电场、温度空间分布,模拟结果显示:在单馈口模式下,散色参数值最低,为-26.46d B,表明微波馈口反馈的能量最低,土壤吸收能量为最优;不同土壤处理腔体几何结构下电场的分布规律大致相同,且均表现出红外辅助微波辐照加热具有更好的温度均匀性;在单独微波辐照下,300 W以下较低的微波输入功率在5 min内对土壤的加热效果并不明显,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加,电场强度有所增加,温度均匀性系数随之降低;温度均匀性系数<0.15占全部实验的60%,红外辐照介入对微波辐照整体加热均匀性有促进作用。模拟结果为进一步的实验结论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其次,在搭建的污染土壤热修复评价实验平台上,以甲苯为代表研究烷烃类对苯系物脱附行为的影响;分别在微波辐照和红外辅助微波辐照下对甲苯污染的土壤进行热修复实验研究,探讨其修复效率、修复动力学及机理等。实验结果表明,烷烃类对苯系物的脱附行为所产生的“正负”共沸影响主要取决于热源对有机物升温速率的影响;单独微波辐照热处理下,五种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对甲苯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影响次序依次为:微波功率>污染物浓度>处理时间>土壤质量>含水率,在以处理时间5 min,处理土壤质量为300 g,土壤污染物浓度7633.59 mg·kg-1,土壤含水率23.1 wt%和微波功率700 W条件下,甲苯去除效率最高,为92.24%。在红外辅助微波辐照热处理下,对甲苯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影响次序为:红外介入时间>红外功率,其中在红外介入9 min后,去除效率达到最高,为97.84%。对热处理后污染土壤的动力学分析表明,单独微波辐照热处理修复实验结果符合一级动力学,相关性系数R2均大于0.98;而红外辅助微波辐照热处理修复实验中,由于红外的介入增加了土壤整体的温度均匀性,修复动力学符合线性相关,相关性系数R2均大于0.9。此外,红外光谱图数据表明,两者之间的红外光谱都并无太大区别,甲苯污染物具有回收再利用的可行性。基于以上研究,本文设计了一套污染土壤热修复工艺流程,由土壤运输进料装置、微波组合红外热处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和土壤后处理装置四个部分组成,并对热修复工艺中主要设备进行设计和相关附件选型。本文利用红外辐照弥补微波辐照的局限性,为污染土壤建立一个均匀加热的脱附反应器,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提升了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为微波技术规模化应用到修复苯类污染土壤提供可行性。
其他文献
碳纤维增强碳-碳化硅双基(C/C-SiC)复合材料综合了碳纤维优越的力学性能和陶瓷基体良好的热/化学稳定性,具有比重低、比强度高、热膨胀系数小、抗烧蚀性能优异等优点,现已广泛用作液体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内层的热结构材料。随着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发动机的热防护条件日渐苛刻,燃烧室内层封头的烧蚀与机械冲刷也越来越严重。为了提高燃烧室内层封头在瞬态大过载环境下的整体抗压强度,同时满足其抗烧蚀的要求,实现结构
近年来含能材料领域高能量密度的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高氧平衡的二硝酰胺铵(ADN)等,用作氧化剂可提升固体推进剂能量、氧平衡等性能,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由于CL-20存在机械感度高和低氧平衡等问题,ADN存在易吸湿和低能量等缺点,针对CL-20、ADN等氧化剂进行共晶改性成为提升固体推进剂能量、安全等性能的重要途径。根据固体推进剂对氧化剂的性能要求,分析了各种氧化剂应用在推进剂配方中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系统工程。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应坚持把师德作为评价教职员工的第一标准,依靠"五个着力"即着力提高思想认识、着力加强制度建设、着力深化价值引领、着力树立师德榜样、着力完善评价考核,构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使高校教职员工严守职业道德,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为人师表,立德树人,不断在学习中提升职业理想,在实践中规范职业道德。
2021年11月,教育部召开师德专题教育总结交流暨师德师风建设重点工作落实推进会,明确要求严惩师德失范行为,各地各校建立违反"十项准则"典型案例通报制度,师德师风成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平顶山市教体局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始终将教师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的中坚力量和第一资源,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抓学习、树典型、
期刊
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首要内容,高校必须不断强化建设力度,确保师德师风建设能够在教师队伍中形成常态化、持续化的积极态势。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些教师理想信念动摇、育人意识淡薄,部分高校主体责任弱化等,抑制了教师队伍建设及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本文论述了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剖析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路径。
学位
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是前提和基础。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优秀与否、高尚与否、合格与否的核心指标。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容是国家和教育部顶层设计的,彰显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重大,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宽广。
大尺寸测量领域逐步朝向高精密与智能化方向发展。动态测量误差理论以及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大尺寸计量的测量精度和降低成本,并促进其发展,因此研究动态测量误差分离与校准技术意义重大。本文以大尺寸高精度近场平面扫描架应用为课题背景,对提高探测器扫描精度深入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课题背景研究,掌握大型近场扫描架在雷达散射应用中的原理作用,采用类比的方法,根据近场扫描架的结构、精度指标,建立基于二维PSD
绳索取心钻杆的高钻进效率、低劳动强度和节省成本的特点常常应用于地质勘探中,但其复杂的载荷状态和恶劣的工作环境可能会出现钻杆的破坏失效的现象,这将严重影响钻井工程的发展。本文实验研究真实钻探使用的27Cr Mo V基体和WC-10Co4Cr涂层在模拟钻井液下不同温度、流速下的腐蚀规律和不同载荷下的摩擦磨损规律,依据实验结果作为仿真边界条件,对钻杆在模拟真实工况下的电化学腐蚀、流动冲蚀进行多物理场耦合
生物制品作为生物医药行业中重要的产品之一,其分离纯化效率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层析作为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主流技术,其核心技术在于层析介质,层析介质结构对层析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层析介质结构与色谱性能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蛋白分离效率有着重要意义。本课题选择聚丙烯酸酯类微球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结构与色谱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以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与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