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麻疹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Xchen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麻疹是引起较大疾病负担、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继全球消除脊髓灰质炎后,世界卫生组织(WHO)把消除麻疹作为下一目标。随着各国的不懈努力,近年全球麻疹发病数和发病率呈下降态势,但仍未达到消除水平。作为麻疹病例数贡献最大的国家,中国的麻疹疫情也不平稳。2012年,我国麻疹发病率下降至历史最低点,但在2013年又出现回升。各省麻疹疫情也不尽相同,但离消除水平都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国内加强麻疹疫情的描述和影响因素的探索是十分有必要的。在疫苗高覆盖率的背景下,浙江省麻疹仍时有发生,且近年麻疹流行特征缺乏系统的描述,麻疹流行、发生的影响因素也缺乏全面的认识。因此,本研究拟分析浙江省2004-2011年的麻疹监测数据,了解麻疹的流行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索,为麻疹疫情的有效控制和消除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麻疹数据均来自浙江省麻疹监测系统。麻疹监测过程包括病例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与实验室监测、病例分类、信息录入等部分。麻疹病例或麻疹疑似病例由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并在法定时限内进行网络直报。医疗单位负责对就诊的麻疹疑似病例采集血标本,填写标本送检表,并于24小时内送至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方面对每例麻疹疑似病例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一方面将收到的标本于48小时内送达本地区麻疹血清学实验室开展实验室检测,最后根据流行病信息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病例进行最终分类,并做好信息录入与上报工作。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数据汇总,建立麻疹汇总疫情数据库和麻疹个案数据库。该监测系统已运行多年,监测流程已相对完善,监测工作全程均有质量控制。数据符合评价标准,真实可靠,可供进一步分析。本研究利用浙江省2004-2011年麻疹疫情数据,对麻疹发病的三间分布进行描述;并收集各县人口、面积和流动人口数据,计算相应的人口密度和流动人口比例,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检验其与麻疹发病率的相关性,探索麻疹流行的影响因素。同时,利用2009-2011年麻疹个案数据库,以确诊病例为病例组、排除病例为对照组,采用基于监测系统的病例对照研究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等方法,检验麻疹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2004-2011年,浙江省累计发生麻疹病例44210例,各年麻疹发病率依次为13.50/10万、31.41/10万、3.40/10万、11.72/10万、27.41/10万、3.44/10万、2.39/10万和1.96/10万。其中,2005年和2008年为麻疹高发年份。三间分布显示,在时间上,麻疹发病的高峰期为每年的3-5月份;在地区上,麻疹发病未见明显的空间变化规律;在年龄上,麻疹病例以<1岁的婴儿(27.08%)和20-34岁的成人(30.04%)为主,发病率分别为234.43/10万和13.59/10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麻疹发病率与人口密度(rs=0.612,P<0.01)、省外流动人口比例(rs=0.748,P<0.01)呈正相关,提示高人口密度、高省外流动人口比例是麻疹流行的影响因素。基于麻疹监测系统的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病例3686例、对照5607例。结果显示,病例出现发热(98.03%)、出疹(99.36%)、咳嗽(86.96%)、卡他症状(72.72%)、结膜炎(66.30%)、麻疹粘膜斑(35.83%)等症状的比例比对照高(对照组各症状比例分别为93.62%、98.55%、62.34%、53.29%、45.90%和14.29%)。此外,儿童病例(≤14岁)出现发热(98.62%)、咳嗽(88.35%)、卡他症状(77.77%)、麻疹粘膜斑(37.81%)等症状的比例比成人病例高(各症状比例分别为97.34%、85.31%、66.75%、33.49%),而出现淋巴结肿大(5.31%)、关节疼痛(0.87%)等症状的比例比成人病例低(10.22%、12.09%)。<1岁婴儿仍是麻疹的主要易感人群。散居儿童(OR=1.992,95%CI(1.304-3.044))是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而在集体单位(OR=0.652,95%CI(0.486-0.874))、接种1剂次疫苗(OR=0.366,95%CI (0.310-0.431))和2剂次疫苗(OR=0.181,95%CI (0.142-0.231))均是麻疹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2004-2011年,浙江省麻疹年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高峰(3-5月),但未见规律的空间分布。<1岁婴儿和20-34岁成人应作为麻疹防控措施针对的重点人群。此外,麻疹发病率与人口密度、流动人口比例呈正相关,尤其与省外流动人口比例的关联最强。因此,做好流动人口的登记管理工作是消灭麻疹的重要前提之一。与此同时,散居儿童是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相反的,在集体单位、有麻疹疫苗接种史是麻疹发病的保护因素。综上所述,为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现阶段在继续推行原有麻疹防控措施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预防接种管理、做好高密度人口聚集性的麻疹防控和扩大麻疹疫苗覆盖率等各项工作。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基于气质的儿童行为问题干预模式,为早期实施适宜的心理保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专题小组讨论确定幼儿行为问题
目的:本课题以甲醛损伤PC12细胞为甲醛神经毒性的细胞模型,探讨硫化氢是否能通过调控SIRT1的表达而拮抗甲醛诱导的PC12细胞的内质网应激。方法:CCK8法检测细胞的活性;PI染色流式
我院居驻少数民族结核病高发地区,近年来把弥散型肝结核3例误诊为黄疸型肝炎,现报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2例,女1例;年龄11~34岁。3例均以腹胀、纳差、黄疸为主诉,误诊为黄疸型肝炎
为研究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系统和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梳理了河流连通性的内涵、分类及评价方法,并着重探讨了河流的纵向连通性,从水质、水量和生物3个方面剖析人工构筑
目的探讨如何进行交易型信息亭界面的幽灵按钮设计,以提升用户使用效率与服务体验。方法结合常州市地铁自动售票界面设计方案,阐述幽灵按钮的定义、起源、要素特征与实施方法
[病例]男,35岁.因双下肢无力、排尿障碍10天入院.于10天前无诱因自觉双下肢无力,逐渐加重至双下肢完全不能活动,胸部出现束带感,伴尿潴留.病前有感染史.查体:体温36℃,血压12
2003年6月~2007年6月,我们对8例全结肠型巨结肠肠造瘘新生儿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