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口腔粘膜中P73蛋白、P53蛋白、uP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及三者表达之间的相关性,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通用型两步法检测50例口腔鳞癌患者的癌旁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P73、P53蛋白和uPA的表达。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得出平均吸光度(averageoptical density,AO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口腔鳞癌中P73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u=2.798,P<0.01)。P73的表达与肿瘤T分期(r=0.288,P<0.05)、肿瘤侵袭方式(r=0.327,P<0.05)、临床分期(r=0.315,P<0.05)及区域淋巴结转移(r=0.374,P<0.01)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与性别、年龄、生长部位、病理分级无明显的相关性。2.口腔鳞癌中P53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u=2.913,P<0.01)。P53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r=0.283,P<0.05)、区域淋巴结转移(r=0.294,P<0.05)有相关性,与口腔鳞癌的性别、年龄、T分期、生长部位、生长方式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的相关性。3.口腔鳞癌中uPA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u=2.749,P<0.01)。uPA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生长部位、病理分级无明显的相关性,与T分期(r=0.322,P<0.05)、生长方式(r=0.375,P<0.01)、临床分期(r=0.291,P<0.05)、淋巴结状况(r=0.391,P<0.01)有明显的正相关性。4.口腔鳞癌组织中P73与P53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172,P>0.05);uPA与P53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227,P>0.05);uPA与P73的表达有明显相关性(r=0.297,P>0.05)。结论:1.P73可能不是抑癌基因。2.P73、P53、uPA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肿瘤浸润转移、估计预后和指导治疗的参考指标。3.P73蛋白的过表达与P53基因突变无关。P73与P53可能是相互独立的影响口腔鳞癌预后的因素。4.P73与uPA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展中可能有相互协同作用,其相互作用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