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独特,一般有特定的靶点,往往表现出较好的生物活性。天然产物及其结构衍生物一直是新药开发的重要来源,是小分子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种类多样,分布广泛,是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之一。内生真菌普遍存在于植物组织内部,不对宿主植物造成负面影响,属于特殊生境的微生物。内生真菌因其所处的特殊生态环境而备受关注,其次级代谢产物具有结构新颖、生物合成途径特殊和活性多样等特点。十大功劳Mahonia fortunei是中国传统药用植物,属于小檗科十大功劳属,其根、茎、叶皆可入药,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本课题选用药用植物十大功劳M.fortunei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分离的方法从其根、茎、叶、嫩枝等分离内生菌。本文对其中三株内生真菌(Diaporthe sp.F29、Fusarium sp.F20和Acremonium pilosum F47)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以期获得结构新颖且具有较好抗菌或者细胞毒活性的化合物。采用固体发酵的方法,使用大米培养基对三株内生真菌进行大批量发酵。发酵产物用乙酸乙酯提取后,分别用正相硅胶,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硅胶等柱层析技术进行分离,高压制备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进行纯化。得到的单体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手段进行结构鉴定。最后采用药敏片扩散法对部分化合物进行抗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活性测试,采用MTT法对部分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测试。从狭叶十大功劳和阔叶十大功劳的根、茎、叶、花等组织中分离得到56株内生真菌,分别编号为F1-F56。通过对内生真菌大米培养基发酵产物的薄层色谱分析(TLC)、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和活性评价,发现其发酵产物的化学种类多样且大都具有抗菌和细胞毒活性。对从狭叶十大功劳嫩枝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Diaporthe sp.F29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用大米培养基发酵后,乙酸乙酯提取其发酵产物,从粗提物中共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丁二酸succinic acid(1),甘油单乙酸酯monoacetin(2),尿嘧啶uracil(3),腺苷adenosine(4)和尿苷uridine(5)。从狭叶十大功劳茎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Fusarium sp.F20的次级代谢产物,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其中包括2个新化合物:fupyrones A和B(6和7)和8个已知化合物,包括4-methyl-5,6-dihydro-2H-pyran-2-one(8),glycero-1-undecanoate(9)和6个取代苯类:4-hydroxybenzoic acid(10),p-hydroxy-benzeneacetic acid(11),2-hydroxy phenyl acetic acid(12),4-hydroxyphenylethanol(13),4-methoxyphenylacetic acid(14),3,4-dihydroxy-benzeneacetic acid(15)。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6表现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内生真菌Acremonium pilosum F47是从阔叶十大功劳花轴里分离得到的,前期活性测试发现该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对其大米发酵产物进行研究,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包括4个三萜类:fusidic acid(16),acremonidiol A(17),acremonidiolic acid A(18)和16-desacetylfusidic acid(19),3个甾体类:ergosterol peroxide(20),(3β,5α,22E,24R)-dihydroxy-ergosta-7,22-dien-6-one(21)和(3β,5α,6β,22E)-ergosta-7,22-diene-3,5,6-triol(22);1个三联苯:microperfuranone(23)。其中化合物17和18是新化合物。抑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6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表现较强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