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OI数据的网约车客流时空特征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fyturn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利用海量数据研究交通问题越来越受到交通领域研究者的关注。网约车作为依托互联网平台的预约式交通服务方式,在兴起的这十年间产生了大量的数据。然而,网约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很多问题。网约车客流的时空分布不均衡,导致出现了高峰时间和高峰区域打不到车等问题。同时,对于网约车客流影响因素的获取,传统的数据获取方式(调查统计)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因此,本研究基于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数据,探究影响网约车客流的因素及其影响机理,旨在为解决网约车供需不均衡等问题提供方法指导。
  本文采集和处理了POI数据、地图数据和滴滴公司提供的网约车数据,分析了网约车客流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传统线性回归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时间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构建了网约车客流与各类POI之间的关系,并对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与可视化。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在网约车客流的时空分布研究中,本文在时间上通过早晚高峰、24小时、工作日和双休日等角度分析,在空间上通过对POI重分类,将网约车客流分为工作日和双休日分别与POI的空间分布进行比对分析。
  (2)用研究区域各类POI的数量作为自变量,网约车客流作为因变量,构建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时间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建模,对所用的模型进行对比分析。
  (3)采用多种方式分析并呈现建模结果,分析各个参数的影响机理,并结合目前的网约车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对网约车未来的运营管理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网约车客流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非平稳性,需要引入时间和地理因素才能更好地拟合网约车客流。同时,POI数据能较好地表征影响网约车客流的因素,揭示其中的影响机理。所构建的三个模型中,时间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相较于传统线性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网约车客流的拟合最好,可以用于网约车客流时空分布的长期预测。研究结果对于网约车行业监管、网约车供需不平衡以及网约车分区域分时间动态定价等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国内对于有轨电车的建设方兴未艾,然而现代有轨电车干线信号协调控制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一个方面,在现有研究成果往往仅考虑社会车辆或仅考虑有轨电车的绿波协调控制,而将两者兼顾的研究较少,另一方面,目前缺乏针对复线有轨电车绿波模型的研究。随着城市有轨电车的网络化发展,有轨电车多线共轨的运行方式将逐渐出现。本文针对复线有轨电车的信号协调控制方法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结论如下:  通过查阅经典文献以及国
学位
路网老龄化是当前我国高等级道路的主要问题,表现为路表抗滑性能的衰减和材料耐久性的下降,养护需求集中体现在路表功能性恢复和路面结构性调整,排水性薄层罩面是应对上述需求的理想养护手段;兼顾耐久性、高温黏附性和经济性的橡胶改性沥青则是其理想的胶结料类型。本文针对排水性薄层罩面技术在胶结料选择、级配设计以及铺筑方案确定等方面的问题,综合室内试验研究、有限元模拟和试验段铺设,开展排水性薄层罩面材料优化设计并
学位
在沥青混合料中加入玄武岩纤维已成为综合改善混合料各项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者从细观尺度出发,对纤维沥青胶浆、砂浆等进行系统研究,以从更小的尺度揭示纤维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内在联系,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部分研究都是基于试验开展,少有研究者构建出可靠的模型,从数值模拟的角度对纤维胶浆等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构建玄武岩纤维沥青胶浆三维数值模型的方法,将沥青胶浆
环氧沥青作为一种热固性材料,从根本上改变了沥青的热塑性性质,具有比普通沥青优异得多的物理和力学性能,在路桥铺装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传统的环氧沥青在施工完成后需要经过较长的养护周期才能够基本固化,达到承载车辆通行的强度,长时间的封闭养生则会导致开放交通的时间大幅延迟。鉴于此,本文从环氧沥青组成成分入手,旨在研发早强型环氧沥青材料,在保证其优异路用性能的同时,大幅度缩短养生时间。  首先,基于环
驾驶员的激进驾驶行为对于道路交通安全有重要影响,研究激进驾驶行为的影响因素对于了解激进驾驶行为的产生机理和应对措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激进驾驶行为的综合模型研究激进驾驶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驾驶员个人特质和道路环境对激进驾驶行为的影响。以驾驶员的一项个人特质公正世界信念为例,基于问卷调查研究公正世界信念、驾驶愤怒和激进驾驶行为的关系。以交通冲突为例,基于自然驾驶数据研究道路事件对驾驶员激进驾驶
学位
道路的荷载响应分析对于路面结构设计和性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此类问题的主流研究思路是通过有限元程序建立路面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模拟路面在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但是三维有限元方法的计算成本较高,使得它难以被推广到普遍的工程应用中。半解析有限元方法 (semi-analytic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SAFEM) 通过傅立叶级数的插值替代某一个维度下的单元剖分,将三维有限元
20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外开始了以多聚磷酸为代表的酸性沥青改性剂的研究和应用;自21世纪以来,多聚磷酸改性在国内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沥青改性手段,多聚磷酸改性沥青具有高温性能优良,粘度高等特点。本文主要研究具有高动力粘度,低施工粘度,高温抗车辙性能卓越,低温性能良好,存储稳定性优良的多聚磷酸复合SBS高粘改性沥青。  首先,为了降低多聚磷酸复合SBS高粘沥青的施工粘度,本文引用了聚乙烯蜡,进行聚乙烯蜡
学位
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和预测的前提条件,而我国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指标尤其是破损状况指数 PCI 的实际应用效果较差,严重影响沥青路面使用状况评价预测和养护工作的开展。沥青路面在不同使用环境下呈现出差异化的病害类型组合现象(本文称之为病害共生现象),造成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劣化的程度和速度有很大差别。由于传统分析方法和数据范围的局限性,无法实现不同使用环境下病害共生现象的规律探索,因此以
学位
随着我国交通技术的不断发展,配合“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和应用,排水沥青路面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城市道路新建或改建工程当中。针对城市道路交通渠化严重、车速缓慢、车辆频繁启动与制动等特点,本文采用离散元软件PFC3D建立了排水沥青路面车辙虚拟试验,并对排水沥青路面的抗车辙性能展开了数值模拟研究,围绕排水沥青路面在城市道路交叉口区域的设计和应用展开了详细的研究和探讨。  首先,本文针对城市道路交叉口排水沥
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当下热点。我国县域城镇数量多,分布广,是城乡融合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提升县域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推进城镇规划建设朝低碳方向发展的需求迫切,潜力巨大。基于低碳导向提出县域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可以为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提供参考,对城镇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本文从交通视角审视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问题,以居民访问公共服务设施过程的出行特征分析为切入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