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任是最重要的社会行为之一,是合作行为的发生基础,受到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领域研究者的持续关注。受害者敏感描述的是个体面了对不公平情境或经历了不公平事件所产生的强烈的情绪反应,和在不公平中反思自己劣势的倾向。受害者敏感的个体差异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和跨时间的稳定性,对个体行为和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自我不确定是个体对自己持有的态度、信念、感受和对他人和事物的观点以及与他人关系的不确定性的感受,包含情境与特质两种成分。状态自我不确定的激发,会对个体的行为和感受造成影响。目前国内受害者敏感测量鲜有具备信度和效度的测量工具,关于受害者敏感和状态自我不确定的实证研究较少。所以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探讨受害者敏感、状态自我不确定对信任行为的影响,以及受害者敏感和状态自我不确定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研究一:翻译修订Schmitt(2010)版公正敏感量表中的受害者敏感分量表,并用以检验被试受害者敏感性别差异,将其作为研究二、研究三筛选被试工具。研究二:采用两水平(受害者敏感:高/低)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因变量为被试在经典信任博弈中的送出金额、期待返还金额和对对方被试的互惠预期。研究三:实验采用2(受害者敏感:高/低)×2(自我不确定情境启动:启动组/未启动组)双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因变量为被试在经典信任博弈中的送出金额和期待返还金额。经过试验研究与数据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修订的受害者敏感量表应用于大学生被试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合用于大学生个体受害者敏感的测量;(2)一般情境中,受害者敏感对个体信任行为有显著影响,即相较于低受害者敏感个体,高受害者敏感个体的信任行为更少;(3)状态自我不确定对个体信任行为有显著影响,即处于状态自我不确定的个体比未处于状态自我不确定的个体信任行为更少;(4)当个体处于状态自我不确定,受害者敏感对个体信任行为影响不显著,高受害者敏感个体与低受害者敏感个体信任行为无显著差异;(5)状态自我不确定个体与受害者敏感对个体信任行为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相比高受害者敏感个体,低受害者敏感个体处于状态自我不确定时信任行为减少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