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福柯自身关怀及其审美意义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se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旨在对福柯晚期生存美学思想的核心“自身关怀”作具体的批判性研究,展现福柯生存美学的核心——“自身关怀”的审美意义。在导论部分,简单介绍了福柯对思想界的影响和著作,并对研究福柯“生存美学”国内外动态进行了综述,指出之中出现的不足,点明本文可能存在的意义。第一章自身关怀的含义。首先从自身关怀的历史渊源开始,从古希腊罗马时代中,找出福柯自身关怀的理论渊源,并把其中自身关怀与认识自己的关系加以梳理,最后运用考古学和权利系谱学对大量的史料进行提炼,得出生存美学的核心——自身关怀,并对自身关怀加以独特的诠释。第二章基于身体的自身关怀。福柯秉承尼采和梅洛-庞蒂的身体观,并加以扬弃。那福柯生存美学思想—自身关怀对于身体与身体问题是一种自我技术的实践,对生活的一种艺术化追求,一种朝向自由的实践。第三章自身关怀的审美意义的生成。福柯提出自身关怀,而其审美意义是自身与他人的和谐,时时刻刻转向自身的过程,最终的宗旨就是实现自身的自由。自身关怀存在着将自身的生活变为艺术品的理念,克服现代性问题给现代人所带来的疏远和隔离。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出在“自身关怀”的美学领域中,从身体出发,关于如何生活做新的思考。
其他文献
在这次的创作当中我以自身的感受作为创作主旨:从我的家乡跨海来到这里,才发现原来把自己置身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就能了解原本所熟悉的是什么。也因此我对异己的文化越陌生,疏
<正>宋代,随着道教的广泛流布,宫观逐渐成为社会文化活动中心之一,对文学的发展、传播起了重要作用。道教宫观与宋诗传播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
"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观念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各有差异。中国原有的审美核心价值和艺术创作方法有两种体系,本文考证了其中一种的性质和意义。这种"主动的艺术"发
<正>20世纪80年代,笔者多次深入到黑龙江省五常、阿城、宁安、黑河等满族聚居地区调查,走到每个家庭,主人几乎都能从柜子里翻出许多枕头顶,上面精美的刺绣深深地吸引了我,一
期刊
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之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政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新
完成于1944年底的《春江遗恨》也许是中国电影有史以来最具争议的影片,争议的焦点在于该片是不是中国电影。本文根据新近“发掘”的《春江遗恨》拷贝以及相关历史档案,从影片
胞外 5’ 核苷酸酶 (CD73)是通过糖基 磷脂酰肌醇 (GPI)锚定于细胞膜外表面的一种糖蛋白 ,其分布广 ,功能多 ,不仅参与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 ,生成腺苷与腺苷受体相互
<正>节日、游戏和诗歌在本质上有着内在的相通性,节日体系在宋代的定型促使节俗活动日渐繁盛,宋代诗人敏锐地捕捉到节庆中的游戏因子,以在场者的心态对意趣横生的节物、节俗
"如何表现"是指表现的方式是什么,这里涉及戏曲艺术不同于话剧的叙述方式和建立在这种叙述方式上的特殊的表现方式问题。这种特殊的表现方式所呈现的不是戏曲的"是(什么)",而
根据不同的发病机制IgA肾病动物模型类型较多。应用细菌外膜蛋白或外毒素作为免疫原引起体内IgA复合物增加,另外病毒及真菌外膜成分也可作为免疫原。自发性高IgA血症小鼠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