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以来,围绕农村金融更好地服务"三农",中国农村金融领域的制度改革和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始于2000年的江苏省农村信用社改革是我国农村信用社商业化转型的发端,涉及组织体系、产权制度、治理结构、历史包袱等多方面内容,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SBM-Undesirable模型,采用两阶段分析法,对江苏省49家农村信用社2000-2013年的效率进行测度,并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在SBM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又构建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进一步测算农村信用社的全要素生产率,以分析生产率变化的速度,并对累积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评价此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成效并为未来的改革方向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本文认为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其效率提升和生产率快速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但在改革的不同时期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其影响方式与作用大小是不同的,因此,在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应注意因地制宜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规模扩张等措施,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村信用社适用不同的改革模式,并同步推进其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的提高。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梳理了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与改革的各个阶段,并重点对江苏省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主要措施、运行状况进行总结,为随后的实证分析提供依据。2、本文总结了 DEA模型,针对其缺陷,将不良贷款纳入模型之中,构建用于农村信用社效率测度的SBM-Undesirable模型。并使用SBM-Undesirable模型对江苏省农村信用社的效率进行测算,使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考察其影响因素,从而分析引起农村信用社效率数值变化的具体原因。3、本文总结了传统的Malmquist指数模型,针对其缺陷,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基础上,构建用于农村信用社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并使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将非期望产出纳入全要素生产率计算之中,对江苏省农村信用社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使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考察其影响因素,从而分析引起农村信用社效率增长速度变化的具体原因。4.基于上述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总结了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开展十三年间的效果与经验,结合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对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进一步推开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