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公共行政的三种历史形式即统治行政、管理行政(工具行政)和服务行政来看,公共行政领域对外在规范如制度的重视显然多于对内在规范如伦理道德的重视。伦理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行政伦理对于公共行政实践的指导作用由此可见。先秦德治思想中存在着丰富的精华因子。民本思想是先秦德治思想的基本理念,要求为政者重民爱民养民教民。民众是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这就要求为政者重视民众,采取措施发展生产,减轻民众负担,扶助弱势民众,同时对民众进行道德化育,促进社会风气的淳厚。断裂状态中的社会现状尤其要求公共行政以民为本。德政思想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观,要求为政者宽容行政,以德临民。为政者首先要注重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应贴近民众,广开言路,随时改正错误以自勉。这就要求当代公共行政伦理道德建设应该从个体和组织两个层面进行,促进公共行政的道德化、伦理化。理想的独立型行政人格是行政精神的体现,要求为政者确保公共利益至上,大智大勇,不为外物所役使,并且通过一系列修为获得理想的行政人格。当代公共行政中要求行政人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并进行伦理定位,并要求行政组织促进伦理道德的制度化,树立新型行政人格。先秦儒家具有丰富的理想人格理论,君子人格、大丈夫人格、全人人格对于古代士子的人格建设有重大影响。当今行政伦理之失范,行政人格独立性之欠缺,有待于培育行政人之独立人格。先秦儒家之理想人格理论具有重大借鉴意义。当代公共领域仍旧存在官本位崇拜、诚信缺失、责任不清以及公共权力异化的现象。权力的公共性发生畸变,伦理失范亟需规制。行政人存在着角色困境、权力困境和利益困境三重困境,也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先秦德法兼行、宽猛相济的思想,主张规制伦理失范须从两大方面入手。一方面须确立自律的内在规范体系,促进公共行政伦理道德的制度化建设,这包括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另一方面则须加强制度的强力监督与惩治,用法治箝制权力的异化。先秦德治思想对于追求政治清明、官僚廉洁、民众安居、社会稳定的善政社会具有积极作用,但德治属于人治,具有不确定性,并没有实施的标准。而且民本不等于民主,人治也代替不了法制。新型服务行政的兴起,追求法治、民众的广泛参与和公共部门的积极回应,是治道变革的又一次飞跃。追求善治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