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kfc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及对照组儿童脑脊液中可溶性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ICAM-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浓度,探讨它们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结论:急性期化脓性脑膜炎组sICAM-1、IL-6浓度明显高于病毒性脑炎组及对照组,且与脑脊液中白细胞数呈正相关,病情越重,sICAM-1、IL-6浓度越高,sICAM-1、IL-6的下降与脑脊液中WBC数的减少及临床症状的改善相平行.急性期病毒性脑炎组sICAM-1、IL-6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sICAM-1、IL-6参与了病毒性脑炎的病理生理过程,但sICAM-1、IL-6与脑脊液白细胞数均无相关性,而与病情轻重有关,病情越重,sICAM-1、IL-6浓度越高,sICAM-1、IL-6水平的下降与临床症状的改善相平行,且sICAM-1与IL-6呈正相关.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sICAM-1、IL-6的浓度增高尤为显著,提示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膜局部对抗原刺激细胞免疫反应更为强烈.通过本研究,我们认为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数不能单独作为判断病毒性脑炎病情轻重的指标.sICAM-1及IL-6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理生理过程,脑脊液中sICAM-1及IL-6浓度可以作为监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发展状态、判断疾病损害程度的可靠指标,可作为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指标之一,并进一步用以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心源性猝死)往往不是由于粥样硬化斑块增大限制冠状动脉血流所致,而是狭窄并不严重的粥样斑块破裂及随后的血栓形成
本文总结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妇产科从1992年-2002年十年中NOCS 55例的临床资料、随访资料,并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对NOCS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目的是详细探讨其诊断要点、
第一部分:热灭活新型隐球菌刺激单核细胞表达IL-6显著增高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将筛选热灭活新生隐球菌刺激单核细胞后,细胞因子的差异性表达情况。首先,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随后,用CD14磁珠分选试剂盒从获得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分离出单核细胞。将分离培养的单核细胞用热灭活新生隐球菌刺激12小时,刺激结束后收集上清及细胞沉淀。提取细胞沉淀中的RNA,并将RNA进一步反转录为cDNA后
研究背景及目的:  急性脑缺血后会引发一系列的损伤级联反应,包括钙稳态失衡、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氧化应激损伤、线粒体功能障碍等,以及随之产生的蛋白酶激活、基因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