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大,范围最广,开发利用程度最高,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竹种。本项目使用LI-6400通过对毛竹林环境因子、毛竹水分利用率、毛竹蒸腾作用、毛竹气孔导度的动态变化规律的测定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三个不同龄毛竹的水分利用率在3月份形成全年的最高值,在11月份形成全年的第二个峰值,但低于3月份。不同龄毛竹水分利用率的变化规律是5年生竹高于1年生竹高于3年生竹。(2)三个不同年龄毛竹的蒸腾速率在6月份形成全年的最高值,但到达最高值后就呈现持续幅度降低的趋势。不同龄毛竹蒸腾作用的变化规律是5年生竹高于1年生竹高于3年生竹。(3)三个不同龄毛竹的气孔导度在6月份形成全年的最高值,在10月份形成全年的第二个峰值,而且要高于6月份。不同龄毛竹气孔导度的变化规律是5年生竹高于1年生竹高于3年生竹。(4)对毛竹水分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气孔导度越大蒸腾速率越快,水分利用率随着气孔导度的增加而不断的减少。影响毛竹叶片蒸腾速率的主要因子有光合有效辐射、大气温度、叶片温度和气孔导度。(5)对于选定毛竹进行日变化规律的测定,得出叶片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趋势主要呈现“单峰”曲线和“双峰”曲线两种类型。毛竹叶片的日平均蒸腾速率的季节变化呈现了“单峰”型的变化趋势。从各个月份水分利用率的日变化趋势来看,水分利用率一般在上午的时候较高,而在中午的时候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