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历史学、经济学的角度通过周佛海在汪伪时期的经济思想和实践活动揭示汪伪政权的傀儡本质。1940年3月30日,在日本的扶持下,以汪精卫、周佛海为核心的汉奸在南京成立了伪国民政府。周佛海任财政部部长,在任职期间,周佛海从建立银行、提高税收、举借外债等几个方面实施其经济思想。周佛海通过一系列经济措施建立了以中央储备银行为中心的金融网络,扩大了汪伪政府的财政收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作为“大东亚共荣圈”的一员,汪伪政府向英美国家宣战,汪伪经济进入战时状态,周佛海将经济重心转移到战时经济统制和发行公债上。1942年,汪伪政府的收支基本平衡,1943年支出已经超过收入,1943年入不敷出状况进一步恶化,1945年,汪伪经济崩溃。周佛海在汪伪政府的经济思想及实践主要有傀儡性、缺失性和军事性的特点,日本扶持汪伪国民政府主要是通过“以华制华”的方式维持占领区的统治秩序,日本的政策迫使周佛海的经济政策和实践随着日本政策的变化而变化。在太平洋战争前,汪伪政权的经济处于经济初建阶段,日本主要重点放在欧洲战场,汪伪经济得以喘息,经济得到恢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汪伪财政经济收入受到重创,1943年,随着日本在太平洋站场不断失利,战略物资短缺,作为傀儡政权的汪伪政府完全沦为日本侵略战争的物资提供者,军费提款机,汪伪经济步入畸形发展的态势。1944年至1945年汪伪经济从入不敷出到经济崩溃。周佛海的经济思想和实践给沦陷区经济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的灾难,工业凋零、农业衰败、工商业萎缩、金融崩溃、投机业兴盛使得沦陷区经济穷途末路,物资贫乏、物价上涨,沦陷区人民生活水生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