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科技化的不断扩展深入,由科学技术带来的社会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因此受到科技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科技工作者是将科学技术运用于社会的主体之一,故笔者将科技工作者作为了研究的对象。“科技工作者”一词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它常常与科学家、科研人员、科技人员等混用。纵观科技的发展史不难发现,科技工作者是随着科技工作的职业化而诞生的,他们以科学技术为工作对象,从事系统性的科学和技术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活动。科技对社会日益强大而深刻的影响,要求科技工作者必需承担起社会责任。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具有普遍性。科技的社会功能越大,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也就越大。因而对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近年来,食品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发生的许多食品安全事件与科学技术不当应用有关。“民以食为天”,食品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是人类生存、繁衍的基本保障。“食以安为先”,安全是食品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价值,同时也是生命价值至上性的要求。保障食品安全,从生命伦理学的角度来说是对生命的尊重。而食品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通过加热、杀菌、储藏、蒸馏等技术为人们提供营养价值高、色香味俱全的食物,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和享受需求。食品技术的安全性关系到人们的生理健康。不当使用食品技术,将会危及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例如三鹿奶粉事件、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苏丹红事件等都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此外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出现还会给消费者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使消费者出现恐慌、逃避、悲观等心理。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社会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食品生产或经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政府的监管不力以及消费者的安全意识薄弱三方面,却往往忽视了在食品技术的发明、应用以及科学知识普及中起重要作用的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问题。笔者认为科技工作者作为食品技术发明和应用的主体之一,其在食品技术与食品安全事件相关联中的作用不应该被忽视。故本文着眼于科技工作者在食品技术领域中的社会责任,探讨科技工作者与食品技术及应用的内在联系,强调科技工作者在食品技术领域中的社会责任,以期建立和健全从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行为出发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机制。本文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依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人在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本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都是基于目前食品安全的现状与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关联研究的必要性展开的。在追溯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问题的来源与发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中,笔者发现当前食品技术领域中对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进行的研究不足,故本文试图从科技哲学的角度,运用文献研究、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食品技术领域科技工作者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内容、责任缺失的表现、责任缺失的原因、解决对策等进行系统分析,以期引起人们对食品科技人员社会责任问题的关注。第二部分对“食品技术”、“科技工作者”和“社会责任”进行概念界定与分析,重点着眼于食品技术的特点与作用、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的概念与主要内容两个方面。现代食品工业离不开食品技术的参与、食品技术的安全性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特点决定了食品技术不能用于危害人类的健康与生命。责任伦理则要求科技工作者为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发明、应用等负责。尊重生命,维护人的尊严;进行科学探索,追求科学真理;普及科学知识,引导公众正确的认知;关心科技应用,预测和评估科技风险;遵守职业道德五个方面是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结合与食品技术不当应用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从技术发明、技术应用、科技普及三个方面分析食品技术领域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和影响。食品安全事件或是由科技工作者的行为直接引起,或与其行为有着某种联系,或是可以预见的,或者本来是可以避免的都要求科技工作者为其行为负责。第四部分从生命价值意识、科技价值中性论、利己主义、道德意识和法律监管五个方面对食品技术领域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首先,生命价值弱化导致部分科技工作者忽视食品技术与人们生命安全之间的联系,剥夺他人的生命,社会责任缺失;其次,科技价值中性论是造成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认识偏差的重要因素;第三,利己主义的影响是导致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之一;第四,道德失范是导致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缺失的内在因素;第五,有关部门监管不力为不法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可乘之机。第五部分针对科技工作者在食品技术领域中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提出解决的五个对策建议。第一,增强生命价值意识,树立主动性责任理念;第二,改变科技价值中性的价值观念;第三,建立食品技术中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教育体系;第四,注重食品技术领域科技工作者的道德建设;第五,加强食品技术中科技工作者行为的监督管理。通过从内部形成责任意识和外部环境的约束强化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意识,规范科技工作者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