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电路中板级PI和EMI的分析与设计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jun2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电子产品开发的周期越来越短,信号传输的问题也日益复杂,电源完整性(Power Integrity, PI)和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分析设计成为了高速电路设计和多信号系统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在可预见的下个十年里,这个问题将会因为更快的信号速率,更高的集成度以及更大的数据吞吐量而变得更加棘手。信号换层时的信号过孔、连接各个参考地之间的地过孔以及参考平面的不连续都有可能会在电源/地平面间激励起谐振,从而引发GHz的宽频噪声,连接器中差分对的不平衡引发的共模噪声都将会耦合到电源分配网络(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PDN)上,并在PDN供电路径上传播。这些噪声不仅会抑制PI方面的性能,降低噪声容限,也会成为电磁干扰的源头。如果在产品设计前期没有特别注意PI、EMI的问题,只是凭借设计者的经验来设计的话,在产品后期测试验证的时候就会浪费很多时间,这无疑增加了产品的开发周期和成本。所以如何能在产品的设计初期,在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板级就开始考虑PI、EMI问题是一种既能缩短产品周期又能节约成本的上上之选。有鉴于此,本论文从理论分析和实际设计两方面入手,重点研究了PCB板级PI和EMI的分析方法和抑制措施。首先,在理论基础部分,我们针对多层PCB中的PI问题,从麦克斯韦方程出发,通过电磁场的模式理论以及格林函数方法,推导出任意形状PCB板的谐振方程,并针对矩形板扩展了原有的模式理论,模拟实际工程应用中会在电源板周围加地过孔的做法,将加了地过孔的部分或者全部边界等效为PEC边界,而未加地过孔的部分仍为PMC边界,从而给出不同边界条件下的自阻抗和互阻抗公式。在实际设计部分:1)针对电源/地平面对之间的噪声,我们研究了容性器件及结构对多层PCB的PI及EMI的影响,主要包括去耦电容对降低电源地平面之间的输入阻抗的作用、缝补电容在电源平面跨分割时的作用以及在频率较高时使用嵌入式滤波器来降低电源地平面之间的输入阻抗;2)针对各层参考地之间的噪声,我们研究了连接各个地平面的地过孔,探究如何能用较少的地过孔达到较好的PI并能同时减小EMI,并针对不同频率给出了地过孔放置位置的最佳方案;3)研究了近年来比较热门的吸波材料在PCB板级的应用;4)最后我们还给出了非常重要的PI与EMI之间的关系,实现PI和EMI的协同分析。
其他文献
针对共有建筑面积的分摊问题,依据《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2000)和国家、地方相关规定,通过规划行政审批的房屋结构功能和共有建筑面积分摊的级别,提出了共有建筑面积计
“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阐释了严与爱的辩证关系。但是严格要求并不是超越实际,更不是处处、事事挑毛病,而是按照学生认识事物和接受事物的规律,耐心的诱导他们,发扬其优点,克服
本文从多媒体能变抽象为直观;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说明了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写感兴趣的事;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作文素材;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丰富作文内容,提高想象力。重视培养学生自改作
一提到作文,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作文教学的常态是教师在黑板上布置一个或几个作文题,让学生任选一个作文上交,教师在学生的作文后面写上几句评语,就算完成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