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以来,中国经济文化飞速发展。它带来了社会历史的巨大变迁,其中包括青年人的思想与命运等。电影对此进行了直观形象的艺术传达,出现了一大批青春电影,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所谓青春电影,就是以年龄在十二至三十五岁左右的青年为主要审美对象,以他们的生活状态、情感诉求、精神需要及成长经历为主要刻画内容,着重表现青年与他人交往、与社会交流的方式及不同时代背景下青年人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及文化认知等的电影。作为电影类型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青春电影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创作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在中国大陆大约历经了这样的发展历程:八十年代以批驳历史题材为主,九十年代主要关注青年个体,新世纪以后呈多元主题的发展。数量繁多、主题多样的青春电影既艺术地呈现了特定时代下青年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也影响着当下青年价值观的形成。本论文以新世纪以来国产青春电影中的青年价值观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共分五章来阐述它们的内容构成及其对于当下青年教育的功能。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相关概念和研究现状。第二章梳理了青年爱情观的影像呈现,指出影片中青年爱情观表现为宁静生活中的纯爱追求、自由恋爱下的肉欲放纵和苦难挫折中的精神慰藉这三点;揭示出影片对青年爱情观刻画的情感倾向为歌颂追求纯爱爱情观、讽刺放纵肉欲爱情观、对寻求精神慰藉爱情观的关怀。第三章分析了青年职业观的影像呈现,总结出青年职业观的表现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现实生活下的生存需求、物质追求下的享乐主义、理想支撑下的价值实现;它们的情感倾向是同情满足生存需要的职业观、认同追求物质享乐的职业观、歌颂实现理想价值的职业观。第四章青年道德观的影像呈现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情怀的个体抒发、个人主义驱使下的行为失范、青春成长中对传统道德的重拾;其对青年道德观刻画的情感倾向是赞扬青年爱国主义、惋惜个人主义、认可青年重拾传统道德。基于上述影片文本分析,最终对青春电影与当下青年价值观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思考。认为青春电影对当下青年价值观教育的价值在于:借青春电影中的爱情之美帮助青年树立纯真的爱情观,利用青春电影中的奋斗之真激励青年形成追逐远大理想的职业观,选取青春电影中的道德之善培养青年的道德价值观。总的来说,青春电影对当下青年价值观教育以积极意义为主,当然也不能忽视它带来的消极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了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年价值观塑造存在快餐式的爱情,拜金主义的职业观等问题,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及电影创作主体等方面,要解决以上问题,只有立足现实,从青春电影的创作主体与观众的审美情趣等多方面入手,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价值,才能塑造丰满、有内涵的青年形象,对青年群体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对青年价值观教育产生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