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MMP-7和CD44v6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MP-7和CD44v6在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系的表达差异以及两者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6月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二科行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经病理检测证实为肝细胞癌(HCC)且未接受任何放化疗及其他辅助治疗的病例共78例,取病理科存档石蜡包埋肝癌标本为实验组,并取相应癌旁组织(距癌边缘2cm及以上并经病理证实无肿瘤细胞)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分别检测MMP-7和CD44v6在肝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MMP-7主要在胞浆中表达,在肝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08%(57/78),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6.67%(13/78);两者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中MMP-7的表达与血清AFP值、巴塞罗那分期(BCLC)、病理分级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HBs Ag值等因素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D44v6主要在胞浆和胞膜上表达,在肝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77%(63/78),在癌旁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1.54%(9/78);两者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CD44v6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浸润深度、巴塞罗那分期(BCLC)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血清AFP值、HBs Ag值等因素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MMP-7和CD44v6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64,P=0.001<0.01)。结论:1、肝癌组中MMP-7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组,且多发性肝癌、病理分级(Edmonson分级)Ⅳ级、BCLC分期B期及以上的肝癌组织MMP-7阳性率显著增高,提示MMP-7可能是肝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与肝癌的恶性程度相关。2、肝癌组中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孤立的肿瘤病理分级Ⅱ-Ⅲ级、BCLC分期0-A期的肝癌组织CD44v6表达更低,提示CD44v6可能是肝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的重要因子,并起促进作用。3、MMP-7和CD44v6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联合检测MMP-7和CD44v6可能有助于临床医师对肝癌的侵袭性及预后判断,但MMP-7和CD44v6之间的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