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均GDP更是迈向了4000美元的大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空前丰富。但是在表面的平均下掩盖的是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现实。慈善事业作为缓和社会矛盾的润滑剂,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慈善组织作为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运行主体,更是引发学术界的研究热潮。我国慈善文化源远流长,慈善组织在二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一直延存。慈善组织由于在扶危济困、抚孤助残等慈善事业领域肩负着重要使命,怎样使我国慈善组织拥有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则备受关注。由于我国目前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各项法律法规不健全,同时我国的慈善组织先天发展不足,对于运行机制探索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我国的经济和政治体制下,寻找一种适合我国慈善组织的运行机制成为学术界和慈善组织共同追求的目标。本文在对中西方慈善组织现存的运行机制研究基础上,试图探寻出一种适合我国慈善组织发展的运行机制。第一章的“引言”,首先介绍了本选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其次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概况,最后对本选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作了详细说明。第二章“慈善组织运行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本章分为两小节,在第一小节中介绍了慈善组织的一些相关概念和定义。第二小节介绍了慈善组织运行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即失灵理论、合约失灵理论、非营利组织理论和治理/善治理论等。第三章“中西方慈善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的比较”。文中以中西方国家的慈善组织为例子,分别从内部治理结构、筹资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决策机制、绩效评估机制、监督机制等方面来描述慈善组织的运作机制。第四章“我国慈善组织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详细描述了慈善组织运行机制的六个组成部分存在的问题,并找出了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即慈善法律法规的的不健全、政府角色定位的偏失、慈善意识的不足、慈善组织内部运行程序的不严密、行业组织发展的落后。第五章“完善我国慈善组织运行机制的对策”。针对我国慈善组织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从治理/善治理论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加强慈善组织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理顺政府与慈善组织之间的关系、多方合力培养慈善意识、构建严密的慈善组织运行程序、大力发展行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