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城市人口分布与公交网点的设置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两者内在联系、互动发展。公交设施的合理布局有助于疏散中心城区的人口,促进人口郊区化,引导人口合理分布;而人口分布变化也会对交通线网布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另外,人口与公交的互动关系与诸多人地关系类似,也存在一定规律可循。因而,探讨这一命题既有现实意义又具备理论依据。
上海作为我国人口最多、城市规模最大的城市,公交系统完整、发达,公交与人口的互动作用比较明显,故上海作为样本城市具备典型性。本文主要运用统计方法、空间分析方法等人文地理学、人口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建立人口与公交互动关系的理论模型,并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用案例分析的手段主要探讨了常规公交、轨道交通这两种最主要的公交方式与人口的相互作用,揭示公交与人口互动关系的本质规律,同时与国内、国际相似规模的大城市作了比较,进一步论证两者关系的普遍性。
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城市常规公交网点的设置具有追随人口的特性,而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多起到促进人口郊区化的作用。轨道交通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通过其沿线土地利用变化实现的;轨道交通对人口的作用是存在于一定范围内的,体现“人工廊道”效应梯度场的递变规律。设置在城市不同区位的轨道交通站点对人口分布的作用是大相径庭的,对于城市的核心城区,轨道线路的开通起到疏散人口,降低人口密度的作用,而对于外围城区、郊区,轨道线路的建设则起到吸引人口,提高人口密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