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情绪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fan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会计信息是这些契约执行的基础,会影响到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良好的会计信息向市场传递了上市公司真实状况,对于资本市场有效发挥资源优化配置作用意义重大。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不容乐观,资本市场发展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欺诈投资者的事件层出不穷,财务造假手段五花八门,严重地削弱了投资者的信心,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2014年5月9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督促上市公司履行好信息披露义务,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  行为金融学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也推动了现代企业理论的发展,行为金融学摒弃了投资者理性和有效市场的简单假设,将人的心理、意念和行为等因素融入到金融活动中,对经典金融学难以解释的“金融异像”进行了更好的诠释。而将行为金融学的视角和方法应用于财务会计领域也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上市公司财务行为和信息披露行为。投资者情绪是指投资者对于未来业绩的主观信念或系统性的预期,是行为金融学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将投资者心理等因素融入到投资者的行为当中,对资产定价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也会影响上市公司的财务行为和信息披露行为,现有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会对上市公司投资、分红、融资、信息披露等行为产生影响。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时间短,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健全,市场参与主体还不成熟,资本市场上投机气氛严重,股票价格波动剧烈。一方面中国资本市场上投资者以散户投资者为主体,由于知识、经验的欠缺,尚未建立起价值投资理念,热衷于炒作题材、盲目跟风。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圈钱效应”导致上市公司“重筹资、轻回报”,再加上治理机制的不完善,上市公司机会主义倾向严重,欺诈、掠夺中小投资者的事件层出不穷,严重动摇了投资者对于资本市场的信心,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投资者情绪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扮演着比西方资本市场更为重要的角色,为了提升短期股价,上市公司会通过一系列财务会计行为来迎合投资者情绪。中国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的特点为研究投资者情绪影响公司行为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盈余管理是会计学研究的重要话题,是指管理者运用会计判断或构造真实交易事项的方式,以达到预期的盈余目标。盈余管理动机主要包括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和政治成本动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相关理论的进步,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具有更多新的动机,或传统的盈余管理动机又有了新的内涵。现有研究发现盈余管理具有迎合分析师预测、保盈或保增、促进薪酬契约、债务契约执行的动机,那么上市公司管理者是否会通过盈余管理来迎合投资者情绪,从而为自身或其他少数利益相关者谋取利益呢?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资产价格可以反映可获得的信息,精明的投资者可以通过套利行为修正资产的错误定价,所以投资者的非理性因素不会影响资产价格。但现实资本市场上由于做空机制的缺失以及套利期限的有限性等因素,精明的套利者往往难以实现充分套利,资本市场难以实现均衡,资产价格常常偏离其基础价值。投资者的心理等因素会影响资产定价,De Long et al.(1990)研究发现由于现实中套利机制的制约,噪声交易者的错误信念对资产价格和预期收益具有重要影响,导致资产价格长期偏离其基础价值。投资者情绪对资产定价具有重要影响,在投资者情绪乐观时期,投资者对于公司业绩具有乐观的预期,会增加买入、减少卖出从而提高股价,而当投资者情绪悲观时期,则刚好相反。  公司管理者拥有更多公司内部的信息,能够及时地识别资产的错误定价。而资产的错误定价会带来管理者的代理成本,进而造成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在投资者情绪高涨时期管理者会运用高转送、股票减持、策略性资产重组等机会主义行为,损害外部投资者的利益,为自身或少数利益相关者谋取利益。投资者情绪对股价的作用也会对管理者的薪酬和职业生涯发展产生影响,而管理者对会计信息披露具有决定性作用,会基于自身的利益,进行盈余操纵以迎合投资者情绪。  潘妙丽和蒋义宏(2011)研究发现中国A股上市公司业绩与股市周期一致而与宏观经济周期相背离的现象,Ali&Gurun(2009)、Simpson(2013)、姚海鑫等(2015)分别证实了管理者通过应计盈余管理来迎合市场投资者情绪的行为。当前关于投资者情绪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还不充分,尤其是使用市场投资者情绪来研究其对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略显粗糙。本文同时考虑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来研究投资者情绪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会使用应计盈余管理手段来迎合投资者情绪,但为了避免股价泡沫的破裂,降低监管成本,会减少真实盈余管理的使用,促使股票价格回归其真实价值。从不同产权性质样本来看,非国有上市公司投资者情绪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更为显著。从影响因素来看,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越会运用应计盈余管理手段迎合投资者情绪,伴随而来的是更少真实盈余管理的使用。市场压力是投资者情绪影响盈余管理的重要作用机制,高涨的投资者情绪强化了分析师乐观盈利预测倾向,促使管理者使用应计盈余管理增加盈余,但也会减少管理者对真实盈余管理的使用。  本文的研究对于解释中国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于更好地理解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引领投资者理性投资、加强证券市场监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内容共分为七章,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导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创新等,并对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进行阐述。  第二章,文献综述。本章对于投资者情绪理论、盈余管理理论等方面的文献进行梳理,介绍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方法和观点,以及投资者情绪在资产定价和财务会计领域的研究成果,从这些成果中重点分析投资者情绪对公司财务会计行为的影响。从盈余管理的文献中分析盈余管理的存在性、动机和经济后果。最后从盈余管理的资本市场动机中总结盈余管理的迎合投资者情绪动机。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评述,指出其中还存在的不足和本文研究的切入点。  第三章,投资者情绪影响盈余管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来阐述投资者情绪的概念以及投资者情绪如何影响公司行为,从委托代理理论探讨盈余管理的动因,从迎合理论分析管理者盈余管理迎合投资者情绪的动机,从理论上探讨投资者情绪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市场压力作用机制以及投资者情绪对盈余管理影响可能带来的经济后果。  第四章,投资者情绪影响盈余管理的实证检验。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选取样本,通过构造投资者情绪模型,计算出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情绪指标,使用盈余管理模型计算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指标。通过描述性统计、相关系数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对投资者情绪对于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探讨不同产权性质样本中的差异,并考察管理层持股所起的调节作用,从而证明本文的理论假设。  第五章,投资者情绪影响盈余管理的市场压力作用机制检验。通过理论分析投资者情绪影响盈余管理的市场压力作用机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采用分析师一致性盈利预测数据作为市场压力的代理变量,对于市场压力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从而证明市场压力是投资者情绪影响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作用机制。  第六章,投资者情绪影响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分析。投资者情绪会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由于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特点不同,投资者情绪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可能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本文以未来股票收益和财务业绩为视角来考察投资者情绪影响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  第七章,研究结论、创新贡献、对策建议以及研究局限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首先对本文的研究结论、创新点、研究贡献进行总结,然后提出加强资本市场监管的对策建议。最后指出本文还存在的研究不足以及在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投资者情绪影响盈余管理的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投资者情绪会对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投资者情绪反映了投资者对公司业绩的认知偏差,并通过其交易行为使股票价格长期偏离其内在价值。由于委托代理关系和信息的不对称的存在,企业管理者有动机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进行盈余操纵行为。投资者情绪作为企业经营面临的资本市场环境,会影响管理者的利益,进而作用其盈余管理行为。  本文的研究表明,由于信息不对称,外部投资者难以对管理者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区分,管理者具有更多的内部信息,有动机通过应计盈余管理上调盈余来迎合投资者情绪,换取良好的股票市场表现,以最大化自身的利益。同时,为了避免股票泡沫的破裂,管理者也会减少真实盈余管理的使用,以向市场传递信号。  从不同产权性质样本中投资者情绪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差异来看,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受资本市场影响较小,投资者情绪对国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较弱。另外,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管理者自身利益与资本市场联系越紧密,管理者会使用更多的应计盈余管理来迎合投资者情绪,从而获取更多的自身利益。  (2)市场压力是投资者情绪影响盈余管理的作用机制。高涨的投资者情绪意味着投资者对公司业绩具有乐观的预期,分析师基于声誉和薪酬的考虑,以及分析师自身存在的认知偏差,会发布相对乐观的盈利预测报告。基于投资者和分析师带来的业绩压力,一方面管理者会使用应计盈余管理手段调增利润,以迎合投资者和分析师的预期,以维持股价或促进股价的上升;另一方面也会减少对真实盈余管理的使用,以避免股价对基础价值的过分偏离,造成股价泡沫破裂。由于机构投资者与分析师之间存在的利益关联,分析师难以发表独立客观的盈利预测,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分析师越会对其发布乐观的盈利预测,则公司管理者会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来进行盈余管理。  (3)投资者情绪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具有不利的经济后果。从对未来股票收益的影响来看,高涨的投资者情绪促使管理者进行更多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损害了公司未来的股票市场业绩,原因在于投资者对于应计盈余管理的错误定价,在未来期间得到修正。而投资者情绪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对于公司未来股票收益影响不显著,原因可能是在考虑投资者情绪的情况下,管理者进行真实盈余管理发挥的错误定价作用和信号传递作用相互抵消。结合投资者情绪对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影响分析,高涨的投资者情绪主要通过对应计盈余管理的影响来降低未来股票收益。  从对未来财务业绩的影响来看,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均会损害公司的未来盈利能力,投资者情绪对应计盈余管理的正向影响会降低公司未来的财务业绩,而投资者情绪对真实盈余管理的负向影响会增加公司未来的财务业绩,总体来讲,投资者情绪通过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损害了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  本文在行为金融学和盈余管理领域研究的基础上,对于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做出了有益的补充,对于更加清晰、深刻地理解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当前股票市场上投资者理性投资和宏观审慎监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总结前文内容,本文主要的创新和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投资者情绪影响盈余管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探讨了投资者情绪的产生以及对于资产定价、公司行为的影响,从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盈余管理的存在和动机,从迎合理论探讨了管理者运用盈余管理迎合投资者情绪的动机。投资者情绪反映了投资者对于公司业绩的预期,并通过其交易行为影响公司的股价,管理者基于提升或维持短期股价,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行为来迎合投资者情绪。本文尝试建立了投资者情绪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投资者情绪对管理者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影响,并探讨了作用机制和相应的经济后果。  (2)提供了投资者情绪影响盈余管理的经验证据。提供了投资者情绪影响盈余管理的经验证据,通过搜集资本市场数据,构建投资者情绪和盈余管理指标,多维度实证检验了投资者情绪对于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在不同产权性质样本中的差异和管理层持股所起的调节作用;对投资者情绪影响盈余管理的市场压力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另外也从股票收益和财务业绩的视角探讨了其经济后果,对于目前盈余管理的动机和经济后果研究做出了有益的补充。通过选取多种变量指标、运用多种回归方法来克服研究中的内生性问题,无论在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上都弥补了当前盈余管理研究的不足。  (3)提出降低投资者情绪对盈余管理不利影响的对策建议。通过研究投资者情绪对管理者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作用机制以及经济后果,获取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结论,可以有的放矢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降低投资者情绪对于盈余管理的不利影响,如加强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改进管理层持股机制设计、培育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和独立客观的分析师,对于规范上市公司行为,改善公司治理以及投资者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锌具有调节抗病毒、抗菌的免疫功能,在抗多种病毒过程中,能提高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的能力.锌缺乏与重症病毒性肺炎患者,如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等密切相关.目前新型冠状病毒
论文主要研究如何防范和控制股指期货的风险.作者以上海期货交易所为立足点,采用理论、实证和实务相结合的方法,对股指期货的涨跌停板、保证金、结算价、限仓、实时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