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镁合金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在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镁合金的化学活性较高、耐蚀性差,严重影响了镁合金的广泛应用。本文选择AZ61镁合金作为研究对象,针对镁合金耐蚀性差的缺点,分别对浸锌和氟化前处理两种前处理方法及在处理后的镁合金表面电镀铝进行了初步研究。对镁合金表面浸锌处理工艺及在浸锌表面电镀铝进行了研究。通过XRD物相分析和浸锌表面及断面形貌的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得出:不同酸洗和活化时间对镁合金基体的腐蚀程度及表面光洁度有较大影响;超声波作用为锌的沉积提供了额外能量,加强了离子的运输能力,减少了扩散层厚度和浓度梯度,加快了置换反应的进行,同时可将结合力不好的锌颗粒去除,得到均匀一致的锌层,优化了浸锌的操作条件。通过在浸锌表面电镀铝,得到了一定厚度、纯度较高的铝镀层。对镀层表面及断面的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表明,镀层表面不十分平整,比较疏松,不够致密,且沉积的铝晶粒较粗大,与基体的结合力也不是太好,这些还有待于研究改进。同时,对镁合金表面氟化处理工艺及在氟化处理表面电镀铝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NH4HF2氟化处理得到的氟化物膜不完整,还有部分氧化膜没有被去除,不能很好的保护基体,使基体再次被氧化,且NH4HF2处理对镁合金表面造成较严重的腐蚀,不符合镁合金表面前处理的要求,所以不能采用NH4HF2对镁合金进行氟化处理。HF处理得到的氟化物膜表面平整洁净、致密且有较好的耐蚀性。高浓度氢氟酸对镁合金基体表现出钝化性能,氢氟酸与基体的反应为扩散反应且受到晶界的抑制作用。且该氟化膜较好的保护了镁合金基体,易被AlCl3熔融盐去除且被铝镀层替代,在其表面得到了铝镀层。在镀层与基体之间有一过渡层存在,在电镀铝的过程中镀层中的铝原子沿着晶界向基体扩散形成了典型的短路扩散。这一过渡层的存在有助于增强镀层与镁合金基体的结合性能,使镀层与基体结合良好,说明在氢氟酸处理的镁合金表面电镀铝是完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