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1,ERCC1)、核苷酸还原酶M1(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subunit M1,RRM1)、β微管蛋白3(β-class-III-tubulin,TUBB3)的表达水平,验证其与老年患者性别、吸烟史、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体能状态的关系,进而探讨其表达水平与铂类联合吉西他滨或紫杉醇方案化疗的疗效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陕西省肿瘤医院诊疗的IIIB期及IV期老年(年龄≥60岁)NSCLC患者77例肿瘤病理组织标本,对其临床病历资料、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病理组织标本中ERCC1、RRM1、TUBB3的表达水平,依次分为阴性(-)、低表达(+)、中表达(++)、高表达(+++),统计其化疗有效率、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末次随访时间至2014年12月31日。以上数据均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采用免疫组化检测77例病理组织标本,RECC1、RRM1、TUBB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8%、85.7%、79.2%。2、ERCC1、RRM1、TUBB3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吸烟史、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ERCC1阳性表达的患者化疗有效率为26.4%,中位生存期6个月,1年生存率为64.7%,ERCC1阴性患者分别为33.3%,12个月和82.2%。ERCC1阴性表达患者较阳性患者有更好的化疗疗效,更长的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RRM1阳性表达的患者的化疗有效率为27.3%,中位生存期为8月,1年生存率为69.5%,ERCC1阴性患者分别为36.4%,12个月和81.8%。RRM1阴性表达患者较阳性表达患者有更好的化疗疗效,更长的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TUBB3阳性表达的患者的化疗有效率为27.9%,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1年生存率为65.4%,ERCC1阴性患者分别为37.5%,12个月和87.1%。TUBB3阴性表达患者较阳性表达患者有更好的化疗疗效,更长的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一线采用铂类联合吉西他滨的患者,RRM1阳性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1年生存率为60.0%,RRM1阴性表达患者分别为16个月和75.0%。RRM1阴性表达患者较阳性患者有更长的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对于一线采用铂类联合紫杉醇类化疗的患者,TUBB3阳性表达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1年生存率为70.6%,TUBB3阴性表达患者分别为17月和83.3%。TUBB3阴性表达患者较阳性表达患者有更长的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ERCC1、RRM1、TUBB3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吸烟史、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体能状态无相关性;2、ERCC1、RRM1、TUBB3的表达水平对老年晚期NSCLC一线使用铂类联合吉西他滨或紫杉醇方案化疗疗效预测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老年晚期NSCLC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RRM1的表达水平可作为老年晚期NSCLC患者选测吉西他滨化疗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4、检测TUBB3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筛选紫杉烷类化疗药物的生物标记,具有预测预后的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