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区滩地植被特征及其演替规律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_sunday_tong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洞庭湖区滩地植被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洞庭湖区湿地植被的演替规律,以东洞庭湖区一个典型的双退垸—集成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从1993年到2004年间集成垸植被变化情况,分析得知退田还湖后集成垸景观格局和土地利用情况的变化。采用样方法结合样带法对洞庭湖区滩地植被类型进行调查,2007年11月~2009年4月,调查地点涉及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和横岭湖四个保护区内湿地共20处,样带128条,样方636个。样带均垂直于水陆交界线,每条样带由4~6个样方组成,样方间隔1~2m。草本样方面积为1m×1m,记录样方内所有植物种名、株数、平均高度、盖度、生物量等数据,并且分析了群落组成,以及群落与土壤元素和高程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经鉴定,记录洞庭湖区滩地植被野生维管束植物共206种(含变种),分属于53科128属。调查的主要植被群落有芦苇(Phragm ites australis)、南荻(Triarrhenalutarioriparia)、鸡婆柳(Salix triandroides)、水芹(Oenanthe javanica)、南苜蓿(Medicago polymorpha)、藜蒿(Artemisia selengensis)、辣蓼(Clematis terniflora var.mandshurica)、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短尖苔草(Carex brevicuspis)、小灯芯草(Juncus bufonius)十种群落。(2)随着洲滩基底高程的抬高群落发生取代,植物呈现明显的平行于堤岸的带状分布。随地下水埋深度的增高,土壤发育加深,表下层土层厚度增加,潜育层加深。土壤类型由低往高分布着沼泽性草甸土—草甸土—潮土。土壤的比重大,平均值为2.78g/cm~3。容重变化范围为0.71g/cm~3~1.4g/cm~3,且随着高程的增加,土壤容重也随之增加,全氮含量在垂直方向上和土壤有机碳分布规律相似,都是0~20cm土层>20~40cm土层。(3)探讨了在构造沉降,泥沙淤积和人类活动三大因素共同作用下,洞庭湖湿地的演替规律,分析了洞庭湖湿地植物群落的自然演替轨迹与洲滩湿地成因的关系。得出结论:洞庭湖洲滩湿地有3种成因,即河相沉积、湖相沉积与河湖相沉积;洞庭湖湿地植物群落的演替表现为三种演替轨迹。(4)集成垸双退以后,其本底由农作物变杨树、旱地面积大量增加,芦苇面积增加。由于退田还湖的实施,芦苇类和旱地景观空间结构变得更复杂,而成林、幼林和建筑景观空间结构变得更简单。退田还湖后,集成垸逐渐从小版块、多种景观要素类型共同控制的景观格局向以大斑块、类型单一的景观格局演变。借助已有研究成果,按照垸内土地的高程分布设计各类人工植被的经营目标和分布地段,形成既能蓄洪又有一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退垸最佳生态安全格局。结合实际分析洞庭湖湿地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湿地恢复和保护建议。
其他文献
为研究促进新型吸附材料的应用推广,选用30个土壤样品,进行质地及酸碱性分析;采用壤土、砂壤土及酸性壤土、碱性壤土对比分析土壤质地、酸碱度对重金属吸附材料对镉、镍元素
<正>在那天的宣誓就职仪式上,大家都在谈不忘初心,不由得我在想我的初心是什么?选择法律专业,纯属偶然。我数学不好,选专业上就一个标准:不学数字,不考数学。能满足它的就两
<正> 世界首先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升,不载于正史或其他传记,只见于宋科学家沈括(1031—1095,一作1030—1094)的《梦溪笔谈》卷十八。此后凡提到毕升的,无不抄录沈氏原文,或节
李立三是我国著名的工人运动活动家和杰出的领导人,对我国工人运动、工会工作和劳动工作都有许多杰出的贡献.
宁夏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路,不仅具有区住优势、文化优势,同时还具有资源优势,包括历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宗教文化资源和生态文化资源。大力开发丝路文化背景下的
"地王"现象作为一种城市政治经济现象,是中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城市政治经济理论进行了回顾,然后运用其中的城市政体论与增长机器论对"地王"现象
柚皮苷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表明,柚皮苷及其苷元柚皮素在降血脂、镇静、抗氧化、抗肿瘤、抗真菌、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此外,通过与药物
目的:总结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治疗壶腹周围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7例PPPD与同期127例经典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作对照研究,分析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结
道德信仰是人们对某种道德准则及价值依据的信服和尊崇。家庭、学校、社会道德信仰教育的缺位或失当是造成“9()后”大学生道德信仰模糊或方向偏差的原因。集家庭、学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