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在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生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智力障碍儿童母亲是否拥有健康的心态、良好的情绪与恰当的行为,都直接影响着智力障碍儿童的成长与生活质量。但是,由于长期繁重的照料重担,对孩子未来的担忧以及来自他人和社会的异样眼光,智力障碍儿童母亲长期受焦虑、烦躁、沮丧、失望等不良情绪的困扰,身心两方面的健康状况都不容乐观。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和观察法进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通过参与式观察进行问题诊断和需求评估。研究发现,智力障碍儿童母亲产生不良情绪原因是其非理性信念。随后分四个阶段制定了具体的服务计划,逐步实现疏导其不良情绪的目标。介入部分,着重介绍了个案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不良情绪的服务过程——以理性情绪疗法为主,纠正、扭转服务对象的非理性信念,改善其不良情绪,减轻其心理负担,达到帮助服务对象缓解不良情绪的目标。本研究以吉安市青原区的一位智力障碍儿童母亲为例,运用理性情绪疗法相关技巧找出其非理性信念,通过辩论、质疑的方式使服务对象非理性信念得到动摇、转变,利用理性作业巩固效果,逐步使服务对象养成理性的思维方式与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观察法、自我评估、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表来综合评估所取得的效果。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理性情绪疗法在疏导智力障碍儿童母亲不良情绪具有一定的适用性。该疗法透过具体的情绪、事件与行为本身,着眼于人的非理性信念,将树立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作为长远目标。该疗法使服务对象应对生活的整体认知更为理性,日常情绪较为稳定,生活态度更为乐观,面对未来更加自信。(2)非理性信念是造成情绪困扰的原因,而非事件本身,所以个案工作者应当聚焦服务对象非理性信念的修正。同时笔者也总结了几条有关理性情绪疗法在介入该群体的思考,抛砖引玉,供后来研究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