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弱光层POC输出通量、有机颗粒的聚集、解聚集、再矿化过程的研究是目前海洋碳循环研究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对此领域的深入研究有助于理解海洋生物泵的运作机制和对大气CO2水平的调控能力。最近二、三年来,弱光层颗粒动力过程的研究已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本文采用大体积现场泵同时采集南海北部A1站位不同粒级的228Th、234Th及溶解态的228Th、234Th、228Ra。以小体积(4 L)MnO2共沉淀-β计数法测定海水中的总234Th活度(ATTh);用Go-Flo采水器采集6-10 L海水,继而过滤收集颗粒物质并以β计数法直接测定其234Th的活度(APTh);以α能谱测定化学分离纯化后的228Th;对228Ra则是采用测定其子体228Ac的β放射性方法。基于上述分析方法,借助234Th/238U和228Th/228Ra不平衡法,结合适当的物理模型研究南海北部弱光层的颗粒动力过程,并分别估算真光层和弱光层的POC输出通量。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首次采用小体积海水(4 L)MnO2共沉淀-β计数测234Th法计算MnO2纤维柱对Th的吸附效率(简称直接测量法),用以校正目前普遍使用的A/B柱计算法(E=1-B/A)。结果表明,A/B柱计算法测得的吸附效率平均值为0.779±0.194,234Th法为0.491±0.099,前者高估了MnO2纤维柱对Th的吸附效率。2.借助228Th/228Ra不平衡(并结合234Th)研究A1站位弱光层颗粒动力过程。冬、夏两季10-500 m水柱中小颗粒对溶解态Th的吸附速率k1分别介于1.1-5.7和-5.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