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的力量—品牌命名元素之符号学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m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企业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品牌的识别功能与吸引市场注意力的作用日益凸显,品牌的价值在市场中不断得到体现。品牌的外在识别要素——品牌名称、品牌标志、标志色彩等作为品牌与消费者接触的外在符号以其独特的力量影响着产品的销售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中国品牌研究院、华央盛邦品牌管理机构曾经以我国的五百个品牌作为样本对其品牌的名称进行抽样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国内高达75%的品牌名称毫无创意,这样的品牌名称对市场经营没有支持作用,品牌名称应有的作用没有发挥。50%的品牌名称包含不适合作为品牌名称的字眼,传达不良信息,所以对开展市场推广有负面作用。另外有30%的品牌名称包含、传播了一些不良的消费感受和联想,对企业有严重伤害。这种现实状况充分显示了品牌命名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品牌的这些外在识别要素用符号传递信息、阐述意义。如果符号运用得当,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就能够体现品牌精神,展现品牌文化并且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反之,如果运用不当,不仅可能会影响消费者的识记,让消费者产生负面的联想,而且还会影响品牌的有效传播以及品牌产品的销售,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品牌命名元素作为品牌外在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价值不仅是体现在功能上,也体现在符号意义上。企业具有目的性的“意义赋予”和消费者联想的共同作用使品牌命名元素具有符号了价值。商品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符号的消费,进而我们对品牌命名元素的解读也理所应当可以成为符号的解读。本文以品牌名称、品牌标志以及标志色彩为代表的品牌命名元素为研究对象,从符号学的角度切入,并结合品牌学、广告学和传播学的相关知识,采用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几种研究方法展开分析。文章以国内和国外大量的品牌案例为基础,分析企业品牌在名称创造和标志设计时对符号的运用及表现形式,总结出它们对符号的运用方法,旨在使大家深入了解品牌命名各要素与符号之间的关系,明确符号对品牌的重大作用。通过成功运用符号进行品牌命名的案例以及命名或者翻译不当的负面案例的分析,得出应正确运用符号,施展符号沟通魔力的结论。本课题的研究不仅能够对企业品牌的成功命名提供有效的经验,避免因品牌和标志的误用导致品牌形象受损。而且也在理论上丰富了品牌的理论研究体系,扩充了符号学思想的指导内容。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不断加强,很多品牌不再满足于在国内的发展,而是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我国的品牌要进行跨文化传播更需要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品牌走出国门必须选用一些在世界范围内都可以接受的符号作为品牌命名元素,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掌握世界优秀品牌成功的经验,用符号去表达产品,传递企业文化理念,向世界展示本国品牌的魅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优秀的中国品牌进入其他国家消费者的视野,让他们记住这些品牌的名字,希望中国品牌、中国制造会在国际舞台上绽放耀眼的光芒。
其他文献
晋升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但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忽视。晋升制度相对于企业制度发展严重滞后,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制度解决人的问题。因此,文章首先对近年来晋
目的:总结临床运用谭敬书升麻解毒汤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经验。方法:通过对儿童慢性鼻窦炎临床特点的总结,分析其诊断经验及升麻解毒汤治病的体会。结果及结论:全面分析儿童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肺功能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COPD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5例在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同时加
为了解决日常生活中贵重物品丢失的情况,设计了一种无线电子防丢器。该防丢器采用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器,n RF24L01芯片作为无线射频收发模块。它由接收机和发射机两部分组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筹资方式主要是向银行贷款,形成了国有企业巨额的债务和银行大量的不良资产。本文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国有企业筹资中的影响因素,分析国有企业筹资中的问题
<正> 祖国医学并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之病名,但一般称之为“脱骨疽”或“十指零落”。早在《灵枢·痈疽篇》中就曾指出:“发于足指,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后世各家医
在我国.“课程标准”并不是一个新词。早在1912年,中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就颁布了《普通教育临时课程标准》,此后,“课程标准”一词在中国一直沿用了40年。建国初期,我国颁布了小
青海云杉种实害虫有10多种,构成危害的有云杉球果小卷蛾、云杉梢斑螟、云杉超小卷蛾、球果长尾小蜂4种.根据青海云杉种子园、母树林的特点和主要种实害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
随着全球性海洋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问题被提上了各国及国际的议事日程。政府作为主要的海洋环境保护执法主体,加强完善其法律职责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