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当今经济文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在信息、科技等领域的交流进一步扩大,反映在景观设计专业领域,新的设计理念、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大量涌现。不同文化相互撞击,带来视觉与心理上的强大冲击力,这些变化大大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与更新,但这些飞速的变化,也形成了景观“趋同化”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全球化话语淡化了地方文化的主体意识,造成了场所景观空间形态的趋同。处于弱势的地域文化如果缺少内在的生命力,没有发展的方向与自我的觉醒,就会淹没在“世界文化大一统”的浪潮中,彻底失去免疫力与竞争力。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光辉灿烂,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文明沉淀后,中国园林,地方居民等都深深地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在探寻历史的足迹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优秀民族的成长过程,也看到了本土文化的成长过程,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巨大的保贵的财富,是精神与情感上的归宿和依托,让人油燃而生的是一种民族自豪感。面对场所地域特色的流失甚至消亡,每个有民族危机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人不得不反思: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中国地域性文化何去何从?怎样在文化趋同中依然保持自己的特色;怎样既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又能展现地域性的精髓;使我们的景观环境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将传统与现代统一,将地域性与全球化统一以及创造独特的手法实现两者的结合,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主要对地域特征、景观等相关概念及地域特征的产生、其包含的研究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并指出地域景观设计的现实困境,总结分析后归纳出地域景观的营造方法和要点,并将研究对象定在历史文化名城——泰安市,充分发掘这类城市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初步提出泰安市区景观特色的研究框架。最后附以相关案例做进一步的阐述和论证。全文共分七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就问题提出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做出简要说明。第二部分对相关概念做出了明确的解释,从而进一步界定了研究的范围。第三部分分析了地域特征包含的各个要素,主要从景观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两个方面阐述景观地域特色的成因,重点是传统文化、近现代文化等历史人文要素对景观特色的影响。第四部分指出了地域景观设计中的现实困境,并对这一困境做出了详细分析,从四个方面归纳出症结所在。第五部分试图找出营造地域景观的途径,从尊重当地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入手,探索出多元文化的互补与交流才是创造地域景观特色的核心方法。在此方法的基础上又总结出创造景观地域特色的几种表现手法,因此,此部分内容是本论文的重点所在。第六部分对泰安市区景观特色进行定位,并从市区自然景观资源,历史人文景观资源两个方面进行深度挖掘,通过两个案例进一步阐述前一章的内容。第七部分是结论部分,通过对全文的总结和整理,再次回应论点和议题。本论文通过实地调研、文献研读、系统归纳、实践参与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在反映地域特征的历史人文资源方面进行深度挖掘,研读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归纳出泰安市区的历史人文资源概况。通过两个具体实例进一步阐述当地历史、人文资源如何在景观设计中应用体现的,这是本论文的创新点之一。另外,在探寻地域性景观设计的道路中,提出“多元文化互补与交流”解决的方法,这也是本论文的第二个创新点。通过前六章的论述,最后对本论文做出结论:全球化与地域性、现代化与本土化是可以交融共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