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日前,国内外现代医学外科技术不断提升,乳腺癌的治疗手段逐渐多样化,有研究证实,保乳手术加放疗与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疗效相比,可改善其预后。其他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分子分型可作为预测手术方式的参考指标,但是目前为止没有大临床数据支持这一观点。因此,利用大数据深入分析分子分型与乳腺癌保乳手术后预后的相关性,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合理化的外科治疗方案。方法:提取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 SEER(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数据库中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245,759例原发性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资料,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计151,319例进入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采用COX回归进行单因素分析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中预后相关因素,Kaplan-Meier法研究手术方式在分子分型中的预后差异,进一步探讨分子分型对保乳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共有151,319例患者纳入此次研究。根据分子分型分组,其中HoR+/HER-2-型有109.891例,占总人数的72.6%,HoR+/HER-2+型有16,591例,占总人数的1 1.0%,HoR-/HER-2+型有7,256例,占总人数的4.8%,HoR-/HER-2-即三阴性乳腺癌有17,581例,占总人数的11.6%。入组的病例里,发病年龄多集中在30~59岁。其中,白种人患病人数最多,共119,259例(78.8%),黑种人共16,950例(11.2%)。AJCC分期中,Ⅰ期的患者最多,有74,379例(49.2%),其次是Ⅱ期和Ⅲ期,分别有 51,321 例(33.9%),18,364 例(12.1%),IV 期患者最少,共 7,255 例(4.8%)。HoR+/HER-2-型的患者组织学分级以Ⅰ、Ⅱ级为主,HoR+/HER-2+型,HoR-/HER-2+型和 TNBC(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三阴性乳腺癌)型以组织学Ⅲ、Ⅳ级为主。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诊断年龄、种族、婚姻状态、保险情况、组织学分级、手术方式、有无放疗、有无化疗等均是影响各种分子分型乳腺癌的预后因素(P0.001)。其中手术方式与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预后有相关性,其中Ⅰ~Ⅲ期的患者手术治疗作为主要治疗方式之一,IV期患者手术治疗只能作为减瘤手段,减低瘤负荷,延长生存率。接受保乳手术患者有81,583例(53.9%),其中 HoR+/HER-2-型保乳率达 57.5%,HoR+/HER-2+型保乳率为44.1%,HoR-/HER-2+型保乳率是36.1%,TNBC型保乳率有47.9%。Ⅰ~Ⅲ期整体人群中,四种分子分型中接受保乳治疗的5年的OS分别为:Ho R+/HER-2-型是81.0%,HoR+/HER-2+型是80.9%,HoR-/HER-2+型是81.5%,TNBC型是80.8%。其中,Ⅲ期乳腺癌患者中,TNBC型的保乳治疗预后明显优于其他手术治疗的患者,其5年OS为60.2%(P<0.001)。对于Ⅳ期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可延长其总生存时间,接受手术的患者(手术方式不限)术后5年的OS为9.2%。结论:不同分子分型,其保乳率也不同,其中LuminalA型的保乳率最高,达57.5%;保乳率最低的分子分型是HoR-/HER-2+型,保乳率能达36.1%。TNBC型患者的保乳率并不是最低的,为47.9%,位居四种分子分型的第二。在不同分子分型分组中发现,保乳治疗的预后最好,尤其在Ⅲ期TNBC型乳腺癌中,保乳治疗明显改善其预后。分子分型对保乳术后的预后影响无统计学差异,提示选择保乳手术的患者,肿瘤的分子分型可不做参考依据,对TNBC患者可优先考虑保乳手术。Ⅳ期乳腺癌建议外科治疗降瘤缓解肿瘤负荷,可延长患者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