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伴寝工具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根据人类的需求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寝具在形式和功能上不断变化和升级,寝具出现过很多形式,如“席”、“床”和“榻”等,它们除满足人的“睡卧”需求之外,有时还充当着坐具的功能。“席”是石器时代出现的第一种寝具形式,作为人睡觉的工具可以防潮、防湿,此后“席地而居”的生活习惯一直延续到汉朝,北魏时期出现了“渐高型”家具,经历两晋、南北朝的演进,至唐朝时期“垂足而坐”才完全取代了“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西汉时期出现了当做“坐具”使用的“榻”,低矮、无围子;到东汉时已发展出了“屏风”和“榻凳”,“榻”的形式越来越复杂,高度也增加了;“榻”在隋唐、五代都有发展,且具备了“睡卧”的功能。床由最开始“只是高于地面的土台”,发展到隋唐时期的“四面床”,再到享誉世界的明清“架子床”、“拔步床”,这些不同类型的床是人们生活起居方式演变的实物史料。研究寝具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式与功能的演变情况,是对中国家具发展研究的有力补充,有利于发掘寝具演变的动力因素,为我们今后寝具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