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猇亭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domro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资源,正如马克思所说“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无论是追溯古文明衰落的轨迹,还是展望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危机,无不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休戚相关。整个人类文明史证明:土地与文明之间存在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相互依赖关系。人类文明的兴起,得益于土地的肥沃和富饶,而文明的衰弱则归咎于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土地的贫瘠和荒芜。“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全球和环境问题的广泛探讨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体现了人类社会进步的指导原则,是在目前全球范围内所面临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的背景下人类的一种理性选择。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使土地资源得到持续利用,实质上就是满足当代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要求。“如何综合地判定和度量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在土地可持续利用被推向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同后成了一个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如果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目标,那么我们有必要知道我们是否在朝着这一目标而前进”,只有对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做出合理的判断与度量,才能明确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具体标准,科学地指导土地利用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应运而生。它是对以往土地利用评价研究内容的综合和升华。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是根据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原则、目标和依据,选取一定的评价指标,通过适宜的指标量化和集成方法,定量分析土地利用状况和可持续利用程度。对于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系统而言,由于内部各土地利用类型和外在的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现为特定的格局、结构和过程的统一,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的过程也就是这种格局、结构、过程和未来发展趋势总体量化的统一。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的关键和核心是建立一套科学而实用的指标体系。目前主要有枚举法和综合法两种建立指标体系的方法。其中,枚举法建立的指标体系主要有“压力-状态-响应”、“目标-诊断-结果”、“生态-经济-社会”等三种指标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阈值、临界值、标准值等关键值的确定以及可持续性的总体判别方法目前仍是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和难点所在。猇亭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在具体分析猇亭区土地利用系统的基础上,以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理论为指导,将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立足于猇亭区这个特定的区域,选用综合评价方法对猇亭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具体来讲,从生态合理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三个方面,建立了猇亭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项指标权重,对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进行了无量纲化处理,最后用加权法求得猇亭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用障碍度模型分析了猇亭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转轨的过程中,乡村债务问题成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殊产
<正>Olig家族广泛表达于各种生物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 system,CNS)中,在决定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cells,NSCs)分化成熟过程中起了关键性作用,精确调控着神经元和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我国幅员辽阔,农业具有很强的区域性,需要因地制宜,针对各个区域的不同特点进行农业产业布局
首先研究多类卫星的轨道回归周期特性并推导相应公式,然后讨论基于观测值域的多路径消除算法,最后利用实测数据验证该算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观测值域多路径误差修正的
梯姆·奥布莱恩是美国最富盛名的越战小说家之一,其越战经历为他的越战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其作品则采用真实和想象、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多种技巧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本研究使用SEM扫描电镜、粒度分析仪、XRD衍射、DTA-TG热分析多种化学分析手段,对同一系列、四个段别的毫秒级硅系延期药的物理性质、物理化学性质作定性实验测试和定量计算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人们总体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倾斜性和早期实施的“抽农补工”政策,使得原本就存在的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W·舒尔茨说:“一旦将人力投资考虑进去,就能解决许多与我们动态的、增长中的经济有关的矛盾和难题。”现代经济发展的大量实践
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国家房地产政策的适时调整,中国大陆房地产市场的火爆,澳门的房地产价格亦节节攀升。本文以澳门房地产市场为研究对象,针对澳门房地产是否存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破坏因素的作用,长期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是指结构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在各种环境条件作用下,不需要额外的费用加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