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贸易的地理变迁——中国省级样本的实证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irdmeng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贸易总体上飞速发展,但却存在地区分布非均衡性的问题。出口贸易地区分布非均衡性只是问题的结果,而其原因则是出口贸易的地理变迁,即出口贸易增长极的消失、产生与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过三次出口贸易的地理变迁:第一次是1978年到1985年,出口贸易的发展呈现均衡化发展趋势;第二次是1986年到1993年,广东出口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该时期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极;第三次是1994年到2007年,江浙沪地区出口贸易高速发展,取代广东成为出口贸易的增长极,全国出口贸易格局呈现长三角与珠三角并重的格局,出口贸易发展模式由单极化发展转变为多极化发展。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外商直接投资、资本存量、劳动、人力资本、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等因素的地区差异是导致出口贸易地理变迁的原因。不过以上各种因素对出口贸易地理变迁的影响程度随着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变,正在发生变化。其中,外商直接投资、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的影响程度在增强,而劳动的影响程度在减弱,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的影响程度保持稳定。   出口贸易的地理变迁不仅造成出口贸易地区分布的非均衡性,而且还是各地区经济发展非均衡性的原因之一。研究发现出口贸易的地理变迁除了可以直接影响地区经济发展非均衡化发展,还可以通过影响资本和劳动等基本生产要素的地区分布非均衡化间接影响地区经济发展非均衡化。   本文还探究中国出口贸易均衡化发展的可能,但研究发现中西部地区相比于东部地区在外商直接投资、资本存量、劳动、人力资本、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方面的差距不仅没有较小,反而正在不断扩大,因此,本文认为中西部地区目前还不具备在出口贸易方面赶超东部地区的条件。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较好的工业基础等条件,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都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作为一个中部省份,河南省对外开放度与全国平均水
当前,信用缺失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一个可以佐证的数据是,国家发改委援引有关统计显示,每年因信用缺失问题造成的企业损失已经高达6000多亿元。企业
摘 要:环境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想全面地促进幼儿发展,需要创设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并充分有效地将该因素融合在日常教育中。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適当参与健康的社会生活,丰富基本的生活经验,完善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社会性。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全面开发教学资源,利用多元化的课程资源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其中丰富的课程资源主要体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区域差距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西部地区作为中国的相对落后区域,其内部省际经济差距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文在对国内外区域差距研究文献进行综合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