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酸酶和纤维素酶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的影响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likang28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细胞壁中的植酸和纤维素等抗营养的非淀粉多糖能与蛋白质和矿物元素等形成不溶复合物或络和物而降低这些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另外,植酸和纤维素还能与动物胃肠道中的消化酶作用降低这些酶的活性,进一步影响饲料养分的消化。 植酸酶,即肌醇六磷酸水解酶,能水解植酸释放出无机磷。纤维素酶能降解细胞壁,从而促进细胞内容物中养分的释放。单胃动物不能分泌植酸酶和纤维素酶等非淀粉多糖酶。一般通过使用外源酶,可以消除植酸和纤维素等的抗营养作用,提高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分别报道了植酸酶和纤维素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认为显著提高了植酸磷的和其它养分的生物利用率。但两种酶同时添加的效果未见报道。 本试验旨在通过饲养试验、代谢试验、屠宰试验和分析实验,研究玉米—豆粕型蛋鸡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和纤维素酶的影响,并探讨影响植酸酶和纤维素酶作用效果的因素以及产蛋鸡对磷的需要量。 在一个长达31周的饲养试验中,选用18周龄海赛克蛋鸡192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6只鸡。试验采用2×2×2正交试验设计(L827),两水平非植酸磷(0.38%,0.16%)、两水平植酸酶(300U/kg,0)、两水平纤维素酶(0.1%,0)。基础日粮配方参考鸡的营养需要NRC(1994)。 试验的基本结论如下: 1.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添加0.1%纤维素酶可显著降低只日耗料量(P<0.05)。植酸酶对所观测的生产性能指标影响皆不显著。 2.对蛋鸡营养物质利用的影响:300U/kg植酸酶可显著提高日粮粗灰分、粗蛋白、钙、总磷和铜的表观利用率(P<0.05)。0.1%纤维素酶显著提高日粮粗纤维(P<0.05)和钙的表观利用率(P<0.01)。同时添加植酸酶和纤维素酶对提高植酸酶和铜表观利用率有显著加性效应(P<0.05)。 3.对蛋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添加300U/kg的植酸酶显著降低了血清磷浓度(P<0.01),植酸酶(P<0.01)和纤维素酶(P<0.01)分别显著提高了碱性磷酸酶的活性。 4.对蛋鸡胫骨质量的影响:添加300U/kg植酸酶显著提高了胫骨折断力(P<0.05)。添加0.1%纤维素酶显著降低了胫骨灰分绝对重量(P<0.05)。 5.产蛋鸡对磷的需要量:本试验中,与高磷组(0.38%非植酸磷/nP)相比,低磷组(0.16%nP)蛋鸡并未表现降低的生产性能,而且,显著提高了20周龄蛋壳质量(P<0.01)和总磷、植酸磷和铜等表观利用率(P<0.01),但降低了粗蛋白的表观利用率(P<0.01)。减少对骨骼钙磷的动员,降低血清磷浓度(P<0.05),显著提高胫骨折断力及胫骨钙和锰含量(P<0.01),但不利于胫骨磷(P<0.05)和铜(P<0.01)的沉积。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毛竹笋醇提取物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初步的机制。方法 60只小鼠随机分成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联苯双脂)组及毛竹笋醇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
目的研究瑶药地菍水提物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四氯化碳(CCl4)制备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分别灌胃给予地菍水提物高(30g生药·kg-1)、中(15g生药·kg-1)、低(7.5g生
元坝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下亚段Ⅰ砂组、Ⅱ砂组具有较好的含气潜力.通过岩心观察、岩矿成分分析、压汞实验、岩石薄片分析、铸体薄片分析等方法,分析元坝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下
背景与目的据调查表明:结肠癌是世界第三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一半以上发生在发达国家;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结肠癌的发病率也正逐步上升。在我国,结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前有
物流业已成为我国许多省市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和增长点。长沙市政府审时度势,科学规划,决定重点建设和发展金霞、星沙、马王堆和一力四个物流园区。文章首先对长沙物流园区
对塔机起升用绕线型转子变极异步电动机的转子绕组的设计采用复全线圈“线圈对”连接技术,能够做到转子只需3个集电环,在两种极数下转子都可以具有较高的阻抗。既保证了变极
本文用脉冲透射播入取代法测量了频率为4.5MHz时铬不锈钢、铬镍不锈钢和普通碳钢的声速和声衰减系数,将测得的信号做傅氏变换得到幅度谱从而计算得到声衰减系数。
背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对2012年全球范围内27个主要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了估计。报告显示,2012年共有141,000,000新
近年来,公共档案馆具有馆藏资源丰富、存进文化教育等优势因素,存在档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资源有待深入开发等劣势因素,国家政策支持、"第五媒体"蓬勃发展等机会因素,公众档
目的了解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及中医药治疗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中医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中医整体性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