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运用地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对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粗石江镇9个土话行政村的土话在地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本文对粗石江镇土话代表点城下村的声韵调系统及同音单位表格做了详细记录,并且通过记录分析城下土话中的特色词和童谣来展现粗石江镇土话的部分语音、词汇及语法特点,希望能为今后对粗石江土话的深入研究提供第一手的材料。从地理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粗石江土话内部比较一致,但也存在一定差异,根据语音差异把粗石江土话分为桃川土话片和平地瑶话片。语音方面,粗石江土话内部差异主要是2个土话片之间的差异,小片内部也有一定差异,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声调方面:(1)声调数量;(2)浊上的归并。第二,声母方面:(1)全浊声母清化情况;(2)精组的读音;(3)知庄章组的读音;(4)尖团音的区分。第三,韵母方面:(1)蟹摄一、二等韵的读音;(2)效摄豪韵、肴韵的读音;(3)咸摄开口等覃韵和谈韵的读音;(4)山摄一、二等韵的读音;(5)山摄三、四等韵的读音;(6)假摄麻韵和梗摄的读音。词汇方面,粗石江镇土话内部差异不大,差异主要有3种情况:第一,词语构成相同,只存在语音差异,例如“刺”、“摇”和“你”;第二,不同村的词语构成不同,例如“爸爸”、“蜘蛛”、“刺”、“蚂蚁”、“洞”、“弯”,其中又分为2种情况,前4个词是不同村同一层次的词汇形式就不同,后2个词是不同村采用新旧2种形式;第三,不同村词语构成不同,但是事实是几种说法在不同村都有,只是分别用在不同情境,例如“青蛙”、“钻”。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目前在粗石江镇使用率最高、通行范围最广的语言是官话,其次是土话。土话虽然使用率没有官话高,但是使用者的熟练程度高,土话仍然是当地村民的主要生活语言。从不同场合的语言选择来看,土话使用场合逐渐缩小,在家庭里及与操同种土话的人交流时用土话,在学校和其他社交场合基本使用官话。在粗石江镇,土话功能已经逐渐弱化,使用土话的人逐渐减少,但土话不会消失,还会长期使用下去。导致粗石江镇土话产生社会变异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民族、文化背景和行政区划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