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旱地CO2和CH4排放特征的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ms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田是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之一,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旱地CO2和CH4排放特征及影响其排放温室气体的因素,对于实现农田增产减排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试验以―国家黄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旱地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轮作体系为冬小麦-夏休闲,常规耕作。试验设7个处理:长期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钾肥(NK)、磷钾肥(PK)、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以及有机肥配施氮磷钾肥(MNPK)。用静态箱-气相色谱仪法监测了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CO2和CH4的排放动态,并分析了温室气体排放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主要结果与结论:1)MNPK、NPK以及NP能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和有机质含量,对土壤肥力的提高具有良性作用。2)不同施肥处理下,抽穗期(四月中旬)和八月中旬土壤CO2的排放通量达到最高值,CH4的吸收通量也达到最高值。相对于CK,MNPK、NPK以及NP三个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CO2的排放速率,降低了CH4的吸收速率。总体来说,雨养旱地是大气CH4的汇。3)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是影响土壤CO2排放和土壤CH4吸收的重要因子。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对土壤CO2排放通量和CH4吸收通量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依次为:土壤温度>含水量>微生物量碳(MBC)>可溶性有机碳(DOC)>硝态氮>铵态氮;而CH4吸收通量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依次为:土壤温度>含水量>硝态氮>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铵态氮。土壤温度和含水量主要通过DOC和MBC而影响CO2的排放通量,主要通过DOC和硝态氮影响CH4的吸收通量。总之,有机肥配施氮磷钾肥(MNPK)、氮磷钾肥(NPK)以及氮磷肥(NP)显著提高土壤CO2排放和减少CH4吸收,而施氮肥(N)、氮钾肥(NK)和磷钾肥(PK)对CO2排放和CH4吸收的影响较小。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全氮、有机质、pH、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和硝铵态氮等土壤理化性质显著影响温室气体CO2排放和CH4吸收。单纯通过土壤或土壤-作物系统CO2的排放无法评价不同施肥对大气温室气体CO2的全面影响,需要结合作物光合产物(生物量)来综合判断旱作土壤-作物系统作为大气温室气体CO2的源汇关系。
其他文献
敦煌的猴子上岛亮从表面上看,日本的猴子文化起源于纯神道的日本文化,并以之为核心,外来文化则像豆沙馅儿一样被包了进去,所以很像是日本的土生土长的文化。其实,日本的猴子文化大
在绿色化学研究领域,溶剂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作为一个绿色溶剂必须满足廉价易得、可生物降解、无毒、可循环使用、无挥发性等标准的要求.但是至今能满足这些要求的溶剂仍然非
校园欺凌的频发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极大的威胁,从学校德育视角探究中小学校园欺凌的具体影响因素,表现在教学目标与目的不准确性,教学方法的教条化,没有建立良好的师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和微机保护装置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由于其性能价格比较高,又具有丰富的人机界面,数据存储记忆等特点,深受用户欢迎,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背景:IgG 4相关性胃病较罕见,临床上因对该病认识不足,易致错误诊断和治疗。目的:提高IgG 4相关性胃病的诊治水平。方法:结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近期1例IgG 4相关性胃病与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