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证素理论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

来源 :福建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运用证素辨证理论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其病变机制,为中医早期预防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法和病例对照法,收集45例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经电子胃镜及胃镜病理明确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诊断,并有临床症状、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另收集4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非癌前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患者的症候信息,运用证素辨证方法,通过“健康状态辨识系统”进行证素辨证,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的症状进行临床观察分析,并与慢性萎缩性胃炎非癌前病变患者的证素分布对比,讨论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发生、进展的危险因素。  结果:  1、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病位证素以胃、肝、脾、肾为主,还涉及心、胆、心神、大肠、肺、小肠、胞宫、表、胸膈,与慢性萎缩性胃炎非癌前病变病位证素构成无差异(P=0.627>0.05)。  2、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病性证素以气滞、阳虚、气虚为主,还涉及湿、血瘀、阴虚、痰、热、血虚、食积、寒、饮、阳亢、精亏、气陷、血热、津亏,与慢性萎缩性胃炎非癌前病变病性证素构成无差异(P=0.835>0.05)。  3、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发生、进展与病位“肝”的证素等级提升有关(P<0.10,OR值为1.465>1);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发生、进展与病性“阳虚、血瘀”的证素等级提升有关(P<0.10,OR值分别为1.917、1.777>1)。  结论:  1、胃、肝、脾、肾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主要病位,从胃、肝、脾、肾论治具有理论基础,病变同时涉及多个脏腑,临证治疗应兼顾他脏,多脏并调。  2、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发生、进展与证素“肝、阳虚、血瘀”密切相关,其证素等级越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发生、进展的风险越高。  3、善治胃者,不治胃而治肝,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应注重疏肝,调畅气机。  4、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当振奋脾肾阳气,适当佐加活血化瘀药,对其进行早期干预,防止进展及恶化。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龙芪安脉胶囊治疗室早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2012年04月~2012年11月期间,从商丘市中医院门诊收集80例符合西医室早诊断,中医辨病为心悸的患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