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代理问题很早就受到学术界的关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学者们在研究公司治理问题时,主要关注企业在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分散的情况下,如何解决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因代理冲突而引发的代理成本问题。但是,1997的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学者们的研究重点从如何解决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成本问题转移到如何解决终极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问题上。苏启林曾指出,当一个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于一个家族中时,家族成员会利用这种权利榨取中小股东利益,以使家族利益最大化。学者们也已经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终极股东代理现象在家族企业中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因此,针对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情况下的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变得刻不容缓。本文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着重论述了在家族企业治理中终极股东利用社会资本对企业加以控制的行为对企业两类代理成本的影响。通过对家族企业的终极股东社会资本控制进一步研究,构建了社会资本控制强度的量化模型,并对家族企业的非契约代理成本的量化指标进行了创新,对进一步解释家族企业公司治理中的终极股东控制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理论意义在于,第一,完善研究视角。以往研究大多都是基于传统企业委托代理理论探讨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而引发的第一类代理成本问题,而忽视了现实中大多数企业面临的更为严重的代理问题事实上是终极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而引发的第二类代理问题。本文将尝试对第二类代理成本进行深入研究,探索第二类代理成本的计量方法,进一步完善双重委托代理成本的研究。第二,构建了社会资本控制强度的量化模型。起初,社会资本是社会学研究领域中的核心概念,主要用于对不同社会群体网络及人际关系基本交流特征的研究。但是由于家族企业社会资本的隐蔽性及重要性,在进行家族企业治理研究时,不得不将社会资本考虑其中。而本文的贡献在于在前人提出社会资本控制概念及对其框架的初步探索下,创新社会资本计量方法,推进社会资本用于家族企业乃至非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实证研究的进程。其现实意义在于,从我国家族企业治理的改革及实践历程可知,我国家族企业正处于发展壮大的瓶颈期,上市条件的放宽点燃了家族企业发展的希望之火。而如何让这希望之火成为加强我国经济发展态势的助燃剂而非灾难的火苗,首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如何避免由终极股东控制而引发的第一类代理成本问题及第二类代理成本问题。因此,探讨家族企业治理中终极股东如何利用社会资本实现对上市公司控制及如何剥夺中小股东利益的研究对我国公司治理法制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第一部分是绪论。首先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背景主要围绕家族企业的快速发展及学术界对家族企业治理的研究动态展开,指出家族企业面临的代理问题及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接下来介绍本文的研究成果对社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次,明确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标,本文的目标是试图探索家族企业终极股东社会资本控制强度与两类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找到终极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证据,以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加速法制创新,完善理论研究。最后,简单介绍了论文使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的创新之处,为后续章节做好铺垫。第二部分是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其中包括对家族企业、终极股东控制、社会资本控制等概念的界定。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对家族企业代理成本问题、终极股东控制与家族企业代理成本等相关理论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和文献评述,探讨家族企业治理中终极股东控制问题的根源,指出现有文献研究成果与不足,并进一步提出本文研究的切入点。第三部分是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首先对论文涉及的基本理论进行论述,包括委托代理理论、管家理论、利他主义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然后基于各个基本理论的观点及目前各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本文的4个假设,具体假设为:(1)在家族企业中,终极股东运用社会资本的控制强度越大,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成本越小;(2)在家族企业中,终极股东运用社会资本的控制强度越大,终极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越大;(3)在职业化管理模式下的家族企业中,终极股东运用社会资本的控制强度越大,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成本越大;(4)在职业化管理模式下的家族企业中,终极股东运用社会资本的控制强度越大,终极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越小。第四部分是实证分析。首先介绍了样本的选取规则和数据来源,对变量的确定和缘由进行了详细说明。被解释变量包括契约代理成本和非契约代理成本,分别由管理费用率和市净率这两个指标进行衡量;解释变量是社会资本控制强度,并给出了本文量化社会资本控制强度的思路。然后按照第三章提出的研究假设,设计出验证模型,对于假设1和假设2分别构建了线性回归函数进行验证,对于假设3和假设4,本文并没有利用交互项系数的方法去验证管理模式对社会资本控制强度与代理成本的中间调节作用,而是采取分组回归的方式比较组间系数变化来验证。其中,将管理模式作为分组变量,把样本分为家族化管理模式和职业化管理模式两组,然后利用模型1和模型2分别对分组前后的回归系数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实验结果。最后利用SPSS.21统计软件对上市家族企业终极股东社会资本控制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两者关系并考虑管理模式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第五部分是结论与建议。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站在理论和现实的角度解释实证结果中造成社会资本控制与两种成本之间关系的根本原因,并对症下药提出缓解家族企业代理问题的建议。建议主要从法律制定和社会监督的角度提出:(1)完善中小股东法律保护机制:首先,要完善中小股东针对终极股东侵占其利益行为的诉讼制度,降低诉讼条件要求,减少中小股东的诉讼成本。其次,要扩大中小股东对企业的知情权。最后,要完善终极股东信息披露制度。(2)强化社会监督职能:首先,对于审计方面,应加强审计报告的可信度。其次,对于独立董事方面,应明确独立董事的权益与义务,加强独立董事的责任承担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