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硬度与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协同作用对肝细胞(LO2)表型的影响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d84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通过建立与人体正常肝组织、肝纤维化中后期及末期生理硬度相似的体外培养模型,探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与基底硬度即理化协同作用对肝细胞表型改变的影响。   方法:根据文献资料,设计基底膜的硬度为3.6 kPa、10 kPa、30 kPa并建立体外培养模型。此三种硬度的基底膜分别对应正常肝组织和肝纤维化中后期及肝纤维化末期肝组织的硬度。通过TGF-β1浓度梯度实验确定TGF-β1影响肝细胞表型改变的浓度拐点。测出其浓度拐点后,采用形态学观察、计算机图像处理、免疫荧光显微观测、Western Blotting及RT-PCR实验技术研究肝细胞在不同硬度梯度的聚丙烯酰胺基底膜上及TGF-β1处理组中细胞形态变化特征、骨架装配方式、E-钙粘素表达、白蛋白和alpha-平滑肌动蛋白表达的差别;其中E-cadherin、白蛋白是上皮样细胞表型的标志性蛋白而α-平滑肌肌动蛋白是间充质样细胞表型的标志性蛋白。   结果:72小时后,对照组中肝细胞的铺展面积及长短经之比随着基质硬度的增大而增大,细胞骨架也由皮质下环逐渐变为应力纤维丰富且与细胞长轴平行的状态。3.6 kPa TGF-β1处理组细胞骨架与其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在10kPa、30 kPa基质膜上TGF-β1的加入则进一步促进了骨架纤维的发育。WesternBlotting及RT-PCR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从蛋白水平还是DNA水平上来讲E-cadherin、白蛋白的表达量随着基质硬度增加而逐渐减少,α-SMA的表达趋势却与之相反。在同一硬度基质膜上,TGF-β1的加入进一步加大了肝细胞表型的改变,即TGF-β1处理组中E-cadherin和白蛋白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进一步减少(无论是在其蛋白水平还是DNA水平上),而α-SMA的表达量却相应增加。   结论:在较软基底上,肝细胞易维持上皮样的表型,而在较硬的基底上皮样表型丧失,TGF-β1的加入进一步促使肝细胞上皮样表型丢失,也即较硬基底增强了细胞对TGF-β1响应的敏感性。
其他文献
  天山以南地区,清文献作天山南路;因其居民以今维吾尔族等穆斯林民族为主体,又称为"回疆"或"回部"。元代以降,这一地区处于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后裔统治之下,至16世纪演化
会议
  辽朝是以游牧射猎为生的契丹民族在北方长城地带建立起来的一个草原帝国。但素有草原霸主之称的辽朝并不属于单纯的内陆国家,同时还是一个濒海帝国。早在辽太祖五年(911),
会议
  中国古代边疆意识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曲折的发展过程,具有十分突出的特点与局限性。例如,早期传统士大夫更强调以"中国"国内为重,强调爱惜民力,然而不免鄙视周边领土与民族,边疆
会议
  在中国这样一个边防环境极端复杂的国度,加强边防理论与学科建设的重要性自不必待言。本文仅就边防学的建构做一梳理,并就其与边疆学的关系做一简要分析。一、通过建构边防
  秦汉时期是中国沿海疆域早期开发的重要历史阶段。它承前启后,是先秦时期沿海疆域奠基性开发的扩大与继续,也是统一之后中央政府对边疆国土继续开拓与整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
  以特纳(Frederick J.Turner)为代表的边疆学派认为,边疆对于美国这样一个新开发国家的繁荣与发展,以及对其基本制度框架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际上,中
  本文以韩国、日本两国目前备受关注的"独岛(竹岛)"之争为论述主体,深入阐述韩国实际掌控着"独岛"背后所做的各种努力和举措,以及韩国在维护其国家海洋权益方面从政府到民间
会议
  自马大正等边疆研究学者提出构筑"中国边疆学"学科以来,已过去了十余年时间。在此期间,在广大边疆研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在有关高校、学术机构和科研单位的支持下,中国边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