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动态性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篇作为人们交流的主要媒介,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人们通过不同形式的语篇进行交流、参与社会生活。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把注意力投向语篇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初创之时,韩礼德就提出了语篇动态性这一元理论意义。此后,其他语言学家也从动态性的角度对语篇进行定义。从语用和认知的角度研究交际语篇,例如格赖斯的交际合作原则,斯博柏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等都反映了语篇的动态性。本文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范围内,从语境和语篇功能子系统两个方面对语篇动态性进行系统分析。韩礼德把语境分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文化语境对言语交流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言语交流对文化语境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情景语境的三个变量为语场、语旨和语式。其中任意一个变量都会使语篇发生变化,形成不同的语域。语篇的动态性从语篇和语境相互作用中得以体现。语篇功能的子系统包括主谓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系统。这三个子系统构建语篇并推动语篇发展,体现语篇的动态性。首先,语篇中的主位与述位以不同的形式推进语篇发展,就是一种动态的推进。其次,信息结构中,新旧信息的互动推进着语篇信息流的发展。从说话人或作者的角度,交际目的的动态性决定着信息模式的选择和新旧信息的比例,进而决定着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语篇。听话人和读者的信息储备和识别能力对于理解某一语篇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语篇的构建也会因此而受到目标读者和听话人的制约。最后,语篇的衔接也可以体现动态性。通过交际人的逻辑推理来理解语篇中的照应词即是动态理解过程。
其他文献
英国的后现代主义作家马丁·艾米斯出生于文学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熏陶,其作品以深刻的主题、多变的叙事笔法、丰富的创作形式、赢得广泛赞誉。在《时间箭》一书中,马丁·艾米
本文主要探讨视译学习对于无稿同传学习的意义。本文当中所指的视译是指把一篇书面文字材料口头翻译出来。 一般认为视译主要是用于教学,是练习同传的开始,但是也有不同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