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将循环应用于门诊输液中心护理管理中,通过对基础护理操作合格率、急救物品摆放完好率、基础理论考试合格率、护士手卫生合格率、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五个指标的评估,来探讨在门诊输液中心有效的运用循环的方法,来提高护理质量,寻求更加适合我院的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更快的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医院整体服务质量,避免医患冲突,促进医患和谐。方法:拟定循环中护理质量的指标,包括基础护理操作合格率、急救物品摆放完好率、基础理论考试合格率、护士手卫生合格率、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以本院输液中心人员30人为实验对象,按技术职称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循环,对照组实施传统管理干预。在实施循环前后,分别收集两组实验数据。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经过比较得出结论,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PDCA循环的实施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的影响:实验组实施循环前后,基础护理操作合格率较前增加21.11%,具有统计学差异(X2=12.80,P<0.01)。对照组传统管理干预前后基础护理操作合格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25,P>0.05)。实验组PDCA循环前与对照组干预前基础护理操作合格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03,P>0.05),实验组PDCA循环后与对照组干预后基础护理操作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77,P<0.01)。实验组实施循环前后,基础护理操作成绩较前增加11.4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2,P<0.01)。对照组传统管理干预前后基础护理操作成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52,P>0.05)。2、PDCA循环的实施对急救物品完好率的影响:实验组实施PDCA循环前后,急救物品完好率较前增加20.83%,具有统计学差异(X2=7.5,P<0.01)。实验组PDCA循环前与对照组干预前急救物品完好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22,P>0.05),实验组PDCA循环后与对照组干预后急救物品完好率具有统计学差异(X2=4.36,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急救物品完好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06,P>0.05)。3、实施PDCA循环对基础理论考试成绩的影响:OOt=1.2754、实施PDCA循环对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实验组实施PDCA循环前后,护理服务满意度较前提高了14.11%,具有统计学差异(X2=64.07,P<0.01)。实验组PDCA循环前与对照组干预前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1.01,P>0.05),实验组PDCA循环后与对照组干预后护理服务满意度具有统计学差异(X2=36.78,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1.35,P>0.05)。5、实施PDCA循环对护士手卫生的影响实验组实施PDCA循环前后,护理手卫生合格率较前增加25%,具有统计学差异(X2=8.04,P<0.01)。实验组PDCA循环前与对照组干预前护士手卫生合格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25,P>0.05),实验组PDCA循环后与对照组干预后护理手卫生合格率具有统计学差异(X2=6.82,P<0.01)。对照组传统管理干预前后护理手卫生合格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门诊输液中心实施循环后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急救物品完好率、护理基础理论合格率,、护士洗手合格率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从而提高了门诊输液中心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也相应的提升了医院的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