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脱贫攻坚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战役之一,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必须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然而在民族地区还有很多患有特殊病种的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并影响脱贫的可持续性。特殊病种门诊医保政策作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罕见病情较重、病程较长、门诊医疗费用较大的特殊病种,其门诊治疗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可以得到相应比例的报销,从而减轻参保人医疗经济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贫困—患特殊疾病—持续门诊治疗—贫困”的循环困局。打赢脱贫攻坚战,民族地区不能掉队。因此,对民族地区特殊病种门诊医保政策减贫效果进行研究有利于降低民族地区贫困发生率,助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吉首市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数据开展统计分析,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对2018年吉首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特殊病种门诊报销人次和报销费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FGT指数,分别从医疗、就业、收入、减贫效果可持续性四个指标,发现不同属性的贫困户在获得特殊病种门诊医保政策报销前后的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三个指数呈现出由高到低的变化,研究表明:特殊病种门诊医保政策在减贫、脱贫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应充分考虑民族地区贫困户年龄、性别、民族、家庭规模等不同属性对医疗决策和医疗支出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减轻医疗负担、增加就业机会、加大补贴力度、加强健康教育、深化健康扶贫、扩大帮扶范围等建议,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健全适宜的民族地区的特殊病种门诊医保政策,丰富特殊病种门诊的理论研究,进而有效遏制和减少患特殊病种的贫困人口因病返贫问题,切实为民族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精准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