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信息化2.0时代,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已经经历了多次更迭,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普遍拥有了多媒体教室。可是,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中的使用却没有像预期的效果一样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通过文献分析与实地调研,发现农村初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普遍较低,且其使用信息技术较低的意愿成为阻碍信息技术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信息技术会随着不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突破与创新,这就使得教师需要经历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才能使用其进行教学。而恰恰因为此过程,教师使用技术的意愿就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所以为发现农村初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意愿低的原因,我们需要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影响其的因素。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与实证研究混合的方式展开研究,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第一、质性研究。参考相关文献、依据对相关专家、一线教师的访谈,结合技术UTAUT理论、IDT理论和TPACK,提炼与预测出农村初中教师信息技术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影响因素结构模型,其中包括过程性的因素:TPACK、使用态度、使用意愿;外部的影响因素:绩效期望、社群影响、努力期望、便利条件、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调节因素:性别、年龄、教龄、学历、熟练程度。第二、实证研究。首先,依据质性研究的结果,提出农村初中教师信息技术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假设模型。其次,问卷调查并进行数据收集。接着,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最后,验证假设,修正理论假设模型,得出农村初中教师信息技术使用意愿各类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第三、研究结果与建议。总结研究结果,并提出若干策略:引进易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增设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培训;重视农村初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差异性;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在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基础上提高教师TPACK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