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写作动机浅析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cai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的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中学生写作动机缺失的普遍现象,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生不愿写作,甚至畏惧、抵触写作,写作之于他们而言不是倾诉的途径,而是额外的负担;第二,学生无话可写,因而根本提不起写作的兴趣;第三,学生对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写作技巧的认识极为肤浅,很多情况下都是应付敷衍,缺乏写作热情。本文以问卷调研为手段,在县级重点中学选取被试,对其写作中的诸多现状加以粗略调研,简要分析了中学生写作动机缺失的主要原因:第一,过分强调作文的应试性,致使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严重忽视了对学生写作动机的激发和引导,亦忽略了将外在的阶段性的写作训练转化为持续不断的内在的精神需求。第二,写作教学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写作动机问题的深入挖掘更是鲜少有人问津,致使教学实践长期得不到理论支持。同时,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简要论述先前研究者在写作动机研究领域的理论成果与概念界定,进一步浅析了中学生写作动机缺失的现状及主要原因。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三种不同取向的写作范式(即文本取向的写作教学范式、作者取向的写作教学范式和读者取向的写作教学范式)加以比较,结合中学生写作动机之现状,于写作教学的不同阶段综合运用三种教学范式,以期达到有效激发写作动机、丰富写作教学手段的目的。写出的好文章(文本)是学生写作成就感的来源,也是满足应世、应需的写作目的;在写作过程中获得非凡的情感体验,使缺乏性动机得到满足;特定的写作对象可以给予学生更为丰富、具体的情境,让写作在交际中获得真实而鲜活的生命力。此外,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学生与教师的不同角度出发,较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娱乐性写作向自我实现性写作的转变、于阅读中汲取写作营养、对传统作文教学进行改进、让写作成为学生生命中规范而持久的行为等相应的激发策略。
其他文献
2016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发展权:中国的理念、实践与贡献》白皮书,书中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
<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中小企业具有总体规模较小、经营方式灵活多变等特点,但不少中小企业财务会计
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研究主要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发展路径,对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论文在分析再工
<正>什么是国际人权法?国际人权法是一套由条约或习惯确立的国际规则,个人或团体可据此期望和/或要求某些权利必须得到国家的尊重和保护。国际人权标准还包含大量不构成条约
会议
这本书太富想像力了,开卷就是悬念:报社记者狄博思能否找到好新闻关系到他能否保住饭碗。接着是第二个悬念,他碰到了一件奇怪的事,一个女子被狗所追,逃窜到树上。这是一个怎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领域中受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多重影响最深的基本生产领域,我国的农业生产具有最广泛的分布区域、最复杂的行业特性。农业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渴望和依
近年来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农地流转问题一直是许多学者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这两个问题和我国的经济发展背景以及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政策有很大的关系。其中我国城镇
可持续安全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是为了应对非传统安全因素带来的威胁,以合作的方式追求当前和未来一种和平与安全的状态,旨在以合作求发展,以发展保和平,在理想化的环
面对纷繁复杂的职业世界、多样化的主体性诉求,迫切需要生涯教育课程的"有效供给"。该文阐述了如何从"弘扬志向、激发兴趣、发现潜能"三维出发,构建职业生涯教育的课程目标;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大学生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