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中可溶性P-选择素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uo12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分析血浆中可溶性P-选择素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方法:以2010年08月~2011年08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选患者均在发病24小时内入院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的脑卒中量表),将入选患者分为进展组、非进展组.对照组为正常健康体检者。比较进展组、非进展组及对照组患者血浆中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和相关危险因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50%组和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50%组,又根据有无进展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50%进展组、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50%进展组、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50%非进展组和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50%非进展组,分析血浆中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20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有58例,发生率为28.86%。2.进展组、非进展组在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血脂水平、Hs-CRP水平和体温>37.5℃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进展组中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和体温>37.5℃患病率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中Hs-CRP水平高于非进展组(P<0.01)。3.①进展组血浆中P-选择素含量进展后第1天最高,第3天、第7天、第14天逐渐降低②血浆中P-选择素含量第1天进展组、非进展组高于对照组(P<0.05),进展组高于非进展组(P<0.05);第3天进展组高于非进展组,第7天进展组高于非进展组(P<0.05);第14天进展组高于非进展组(P>0.05)。4.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50%进展组在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体温>37.5℃患病率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50%非进展组(P<0.05)。5.血浆P-选择素含量在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50%进展组第1天、第3天、第7天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50%非进展组和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50%进展组(P<0.05);血浆P-选择素含量在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50%非进展组和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50%进展组第1天、第3天、第7天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P-选择素含量在第14天三组比较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6.将影响进展组、非进展组具有显著差异的7个因素和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50%进展组、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50%非进展组具有显著差异的6个因素分别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P-选择素含量对进展组和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50%进展组影响最为显著。结论:1.本研究结果显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为28.86%,发生率较高;2.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和对照组比较,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选择素的水平高,在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50%进展组中它的水平更高,它的水平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密切相关,P-选择素在进展后第1天最高,至第3天、第7天、14天逐渐减低;3.高血压、糖尿病、体温>37.5℃、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血脂水平均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