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患者也越来越多,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目前也被骨科医生日渐重视。在其治疗上首选人工关节置换,但选用何种类型置换还存在争议。本课题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病例进行观察和随访,取得完整的资料,对其数据进行分析统计。通过对术中情况,术后恢复,以及出院后的随访,总结出比较适合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
方法:对2006~2008年在我院行人工关节置换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术中,术后,随访调查,观察记录数据,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和我国髋关节置换效果评定标准以及疗效评定相关指标进行评估,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随访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36例,对其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髋关节置换harris评分优良率达83.6%,并将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与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其中术中耗时、出血、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下地时间、负重时间、手术费用、住院费用、随访harris评分、我国评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固定方式上非骨水泥型与骨水泥型进行比较,在手术耗时上,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术中出血、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术后负重时间、harris评分、我国评分上,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1、本组资料进行髋关节置换,取得较好的疗效。
2、手术方式的选择,通过本组资料术中以及术后的早期观察,统计,综合分析,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对于高龄患者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3、通过对比骨水泥型固定和非骨水泥固定的各项数据,认为非骨水泥型固定比较适合高龄患者,可以降低手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