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今大多数城市是由历史城市发展演变而来的,其营建特征、空间格局与结构形态的发展演变规律等都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主导下的城市规划思想和方法的引控下形成的。以自然山水和关键人文要素为节点,以建构要素间内在关系而形成的融合自然山水环境的空间格局为核心构成历史城市空间的“基因”和根脉。城市据此根脉发展演变从而形成历史城市的空间特色。当代快速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规模、空间迅速扩张,致使城市空间格局发生巨大的变化。出现城市历史文化空间格局体系和城市空间的“历史面目”被埋没、被遗忘的状况,进而引发城市空间特色缺失的问题。同时,目前在进行城市规划编制时注重功能分区、空间结构等方面研究,缺乏对城市历史及空间发展演变机制与规律的深入挖掘和研究,缺乏对城市空间根脉的把握造成当今城市空间格局与空间历史根脉没有关联的状况。另外,对历史城市保护的研究主要针对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村)、传统村落等有“帽子”的城镇展开。而对于为数众多、蕴含着丰富传统规划智慧的历史城市关注、研究不够。这些历史城市在处理城市空间与自然的关系、构建融合自然山水环境的空间格局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的经验与智慧,目前对该类城市的规划智慧与经验挖掘、总结还很不够。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认为应加强对不同地域典型历史城市历史文化空间格局特征的研究,还原被埋没的城市历史文化空间格局体系,从而总结传统城市规划经验与智慧,为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空间格局,营造城市特色提供支撑与条件。基于上述研究目标与存在的问题,论文选取关中地区典型历史城市—金盘城为对象,主要以理论与文献分析结合实地调研的方法从多层次、多尺度的视角分析研究城市空间格局特征,总结以构建融合自然山水环境的历史文化空间格局为主要特征的规划经验与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为:首先,从区域角度出发分析研究关中地区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山水分布特征与历史城市空间分布的关系。总结出10种关中地区历史城市的类型。并据此确定金盘城在区域中的类型以及空间格特征的典型性。以此为依据,通过对金盘城历史沿革分析,总结出金盘城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并对不同阶段构成历史文化空间格局要素进行梳理、总结。研究认为明清时期金盘城的各类要素的空间布局与配置是历史上最齐全的阶段,应作为空间格局研究的最主要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论文分别从宏观大尺度自然山水层面、中观城区与郊野层面以及微观城内关键空间等三个层次对永寿金盘城结合区域自然山水的历史文化空间格局建构的内在机制、特征及作用等进行深入解析与阐释。建立了金盘城历史文化空间格局及要素信息的图、表样本库。在保护与传承方面,结合金盘城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历史遗存状况。从区域整体格局构建、古城空间序列接续、文化遗产修复传承等方面研究探讨了历史空间格局与历史脉络在现今城市如何保护与传承的策略。本研究成果可为中国本土城市规划理论提供基础和支撑,为当代城市特色发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