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马克思主义民族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毛泽东民族教育思想批判继承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与民族观,借鉴和吸收了苏联的民族教育学说等,先后经历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革命根据地的民族教育初探、民族教育思想的形成、民族教育思想的进一步丰富以及民族教育思想的曲折前进等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毛泽东民族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基本理念方面的自主与自治的教育目标、平等与团结的教育政策、发展和进步的教育价值等,基本原则方面的教育为革命建设服务、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教育统一性与民族特殊性相结合等,以及基本策略方面的统筹管理与适当安排、突出民族形式与民族特质、明确民族教育的发展方向等。全面理解毛泽东民族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需要明确毛泽东推进民族教育实践探索的三个主要途径。首先,在奠定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基础过程中,毛泽东通过普及基础教育与文化教育、发展双语教育缩减教育差距、组织动员民众援建民族教育和推进民族教育与经济文化共同发展等,确保了民族教育发展的数量与规模。其次,毛泽东从把握民族教育与统一战线之间的内在关系、发挥民族教育中的干部决定作用、注重民族政策教育等入手,切实提高党领导下的民族教育质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加大教育投入与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发展民族教育以及正确处理民族教育中的各种矛盾等措施,来探索民族教育发展的科学机制。整体而言,这些实践途径落实了民族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使民族教育得到了科学、有序的发展。当前,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毛泽东民族教育思想的时代价值日益凸显。就理论价值而言,毛泽东民族教育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关系的研究,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民族教育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更为正确处理我国民族教育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就实践价值而言,该思想不仅推动了民族地区各少数民族的解放与发展,凝聚了民族团结与民族复兴的力量;而且增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研究毛泽东民族教育思想及其时代价值,对于当前推进“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研究,以及正确应对错综复杂的民族问题和纷繁复杂的民族事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