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起,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到城市务工,大量的老人、儿童、妇女留守在家,形成了数量庞大的农村留守群体。在农村留守群体中,留守妇女负担最重,丈夫的外出使得留守妇女比过去承担起了更多的责任,她们不仅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还是家庭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同时,留守妇女还承受着由于丈夫外出而带来的沉重的心理压力和不安全感。面对这些问题,留守妇女之间自发形成互助行为,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本文以小组社会工作为视角,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方法,从农业生产、家庭生活、情感和心理、社会支持以及互助行为等方面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妇女的生活现状,分析农村留守妇女的需求,以留守妇女互助为核心主题,寻求小组工作的切入点。根据留守妇女的需求分析,采用交互模式,成立互助小组,针对留守妇女群体内部情感交流与支持、身心健康知识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开展小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秉承着“以人为本”和“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社会工作技巧,在活动中不断反思和改善活动,注重小组成员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帮助,探索在农村留守妇女群体中开展互助小组的途径。研究发现,互助小组对满足留守妇女需求有一定的成效,通过活动留守妇女的不良情绪得到了缓解,了解到了健康知识和理性情绪管理方法,自我意识和自我组织能力得到了提升。目前,在农村开展留守妇女互助的小组工作尚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留守妇女自我意识较低、可利用资源有限、农村社会工作发展有限等因素都制约了互助小组的开展。互助小组对留守妇女自身组织能力要求较高,在农村持续开展互助小组需要留守妇女、社会工作者、妇女领导以及乡镇干部的共同努力。